《招隱士》簡介|介紹|概況
辭賦篇名。西漢淮南小山作。關于其作者,尚有不同說法,漢代王逸《楚辭章句》說:“《招隱士》者,淮南小山之所作也。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懷天下俊偉之士。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歸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辭賦,以類相從,故或稱小山、或稱大山。其義猶《詩》有《小雅》、《大雅》也。”后人據(jù)此或說淮南小山是淮南王劉安的賓客,或說“小山”是作品體制的名稱。梁代蕭統(tǒng)《文選》更標此篇為劉安作,不知何據(jù)。關于此篇的寫作意圖,歷來爭論更多。王逸《楚辭章句》說:“小山之徒,閔傷屈原,又怪其文升天乘云,役使百神,似若仙者,雖身沈沒,名德顯聞,與隱處山澤無異,故作《招隱士》之賦,以章其志也。”宋代朱熹《楚辭集注》說:“此篇視漢諸作最為高古,說者以為亦托意以招屈原也。”清代吳汝綸《桐城吳氏古文讀本》說:“此疑為小山之徒戒王憂讒之作。”近人金秬香《漢代辭賦之發(fā)達》說:“小山《招隱》,何為而作也?詳其詞意,當是武帝猜忌骨肉,適淮南王安入朝,小山之徒知讒釁已深,禍變將及,乃作此以勸王亟謀返國之作。”現(xiàn)在一般認為,此篇是極言山林恐怖寂寞,希望隱居山林的賢士早日來歸。作品感情深沉,想象豐富,文辭清麗秀逸,音律頓挫優(yōu)美,頗有屈宋余韻。文中“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是千古名句。
上一篇:《報恩猿》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擬行路難·愁思忽而至》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