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本百合子
日本小說家。生于東京。日本女子大學英文科肄業。在校期間,受白樺派人道主義文學影響較大。18歲時,在《中央公論》上發表小說《貧窮的人們》(1916),被稱作天才少女。1918年隨父赴美,在美國結婚。歸國后不久即離婚。這段生活經歷使她寫下其代表作品《伸子》 (1924—1926) 。1927年,她去蘇聯、歐洲旅行,深受社會主義思想影響。歸國后,參加了無產階級文學運動,并加入共產黨。以后,同共產黨領導人之一宮本顯治結婚。宮本入獄后,她也多次遭到拘留,逮捕,但一直堅持斗爭。《乳房》(1935)等是她這段時間創作的小說,表達了對于軍國主義當局暴行的抗議。二次大戰后,她致力于新日本文學會的創立。同時,發表了反映自己的生活、斗爭歷程的作品《播州平原》 (1940—1947) 、《風知草》(1946)、《道標》(1947—1950)等,成為戰后民主主義文學作家中的重要一員。
《宮間街》、《思宮街》、《甘露街》三部曲《Bayna al-Qa-srayn》、《Qasr ash-Shawg》、《as-Sukkariyah》長篇小說。作者 [埃及] 納·邁哈福茲,發表于1956—1957年。艾哈邁德是位重信譽受尊敬有愛國心的商人,又是個威嚴的家長,他維護傳統道德,不許妻子出門,斥責兒子自找對象,禁止小兒子宣傳進化論。他卻以真主的仁慈和寬容為自己縱情聲色辯護。大兒子沉溺酒色無所事事,二兒子為反帝愛國運動獻身,三兒子在東西方文化碰撞中為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而苦悶,彷徨。孫輩人中一個從華夫脫黨人變為信仰馬克思主義,一個成為穆斯林兄弟會成員,一個攀附權貴向上爬。小說通過一家三代人的不同命運,描繪了1917—1944年間埃及社會歷史的種種變化,每一部側重描寫一代人的生活,并以該代人居住的街區作為書名。作品注重心理分析和細節描寫,頗似一幅埃及現代的風俗畫卷; 語言規范,不用土語,樸實傳神; 是馬哈福茲的代表作,也是阿拉伯現實主義小說的精品之一。
上一篇:聲音
下一篇:對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