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摩功行錄
長篇敘事詩。作者〔印度〕杜勒西達斯,創作于16世紀下半葉。這是一部以梵語史詩《羅摩衍那》和另一部無名氏的《神靈羅摩衍那》為藍本用印地語的阿沃提方言進行加工改作的敘事長詩。它也分7篇,即《童年篇》、《阿逾陀篇》、《森林篇》、《猴國篇》、《美妙篇》、《戰斗篇》( 《楞伽篇》 )和《后篇》,其篇幅大約相當《羅摩衍那》的四分之一。詩人在原有情節的基礎上,刪繁就簡,增補修改,將有些無關的內容舍棄,將某些情節改得合理。他還改變了羅摩最后拋棄悉多的悲劇性的結局,成為大團圓。他還改寫了悉多被劫,結果被劫的只是悉多的幻影而不是真身。人物的性格也有某些變化?!读_摩功行錄》在描繪當時社會、提出社會理想、刻畫人物等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不過在肯定種姓制度、宣揚婆羅門以及歧視婦女等方面卻超過了原著。它還在普及羅摩故事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評論家認為,《羅摩功行錄》的產生是杜勒西達斯為了抵制伊斯蘭教和伊斯蘭教文化所作的努力的結果,帶有復興印度教民族的精神,同時也是當時印度北部印度教內部開展帶宗教改革色彩的虔誠運動的體現。
上一篇:羅摩傳后篇
下一篇:群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