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學·佛教·天臺宗
中國佛教中創立最早的宗派。創立于陳隋間,因創始人智顗常住天臺山 (今浙江天臺縣境內) 而得名。智顗俗姓陳,出身貴族世家,目睹南北朝走馬燈似的改朝換代,哀嘆人生無常,遂皈依佛門,從高僧慧思受止觀之學。所謂止觀,原本是兩個概念: 止即是定,即靜坐息心、無思無慮,指禪定的功夫; 觀即是慧,即明察萬物、破惑證真,指義理的辨析。北朝的僧徒不重義理,唯重坐禪,南朝的僧徒則剛好相反。慧思試圖統一南北佛教的不同學風,于是創立止觀之學,提倡止觀并重,定慧雙修,認為這才是進入涅槃的方便法門?;鬯荚趥鹘讨?,遭到南北僧眾的激烈反對,甚至險些被毒死,直到智顗拜門后, 局面才得以改觀?;鬯妓篮?, 智顗以天臺山為傳教中心,開始了正式的創宗活動。因為得到陳、隋兩朝皇帝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大力支持,天臺宗如日中天,信徒遍及朝野。天臺宗以 《法華經》 為主要經典,以止觀學說為基本教義,其止觀學說的主要內容即所謂 “三諦圓融”與 “一念三千”。三諦指空、假、中,是同一實相 (相當于老莊的“道” 與黑格爾的 “絕對精神”)的三種形態。任何事物,既是空(無獨立存在的實體),又是假(顯現為各種相狀),又是中 (事物之本性),此三者都是真實的,只不過是真理 (真如法性) 的三個方面,故稱為 “三諦”。根據智顗的說法, 三諦不分先后, 于一心是同時存在的,觀空即是觀假與中,觀假即是觀空與中,觀中即是觀空與假。 智顗在《摩訶止觀》 中說: “一念心起,即空、即假、即中?!?空、假、中三諦互相融通,都系于信仰者的一心。這就是 “三諦圓融”,是天臺宗把握“諸法實相” (絕對真理) 的不二法門。所謂 “一念三千” 實際上是 “三諦圓融” 的另一表達形式。一念,就是一心; 三千,指三千世間,是佛教對宇宙萬物的總概括。用智顗的話來說, “一念三千”,意思就是宇宙萬有在一念心,如果人無此心則罷,如有此心,即具三千世間。翻譯成后代陸王心學的語言,就是: “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至中唐時,湛然又提出 “無情有性” 說,認為即使沒有情感的東西如草木瓦石等,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明代哲學家王陽明從“無情有性”說得到啟示,發展出草木瓦石也有 “良知” 的觀念。
上一篇:哲學·命題·天人感應
下一篇:宗教學·儒教·天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