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歌
一種表現詼諧、滑稽趣味的日本詩歌。其形式與“短歌”相同,由5句31音組成。它主要取材于庶民的日常生活,構思奇特,用語自由,顯示了城市庶民文化的特點。這種滑稽詩歌早在《萬葉集》、《古今和歌集》中已有出現,但至室町時代后才開始流行。江戶時代初期,盛行于京都、大阪一帶,后轉至江戶,于天明年間( 1781—1789)前后達到全盛,故有 “天明調狂歌”之稱。文化、文政年間(1804—1830)雖仍流行,但已開始衰微。狂歌師(“狂歌” 作者)多為武士、下層貴族和知識分子。著名狂歌師有“狂歌” 中興之祖的鯛屋貞柳(1654—1734)、四方赤良(1749—1813)、唐衣桔州(1743—1802)等。代表作有生白堂行風編選的《古今夷曲集》(1666)和四方赤良、朱樂管江合編的《萬載狂歌集》 (1783)等。
上一篇:犧牲的胎兒
下一篇:瓔珞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