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阮嗣宗集
詩文別集。一作《阮步兵集》,又作《阮籍集》。三國魏阮籍撰?!稌x書》本傳稱:“籍善屬文,初不留意。作《詠懷》詩八十馀篇,為世所重。著《達(dá)莊論》,敘無為之貴。文多不錄?!笨芍罴?dāng)時以詩著名,平生所寫的文章亦復(fù)不少。據(jù)《隋書·經(jīng)籍志》著錄,南朝齊、梁時代,阮籍的詩文集多至十三卷,目錄一卷。又據(jù)唐李善《文選注》,宋詩人顏延之、梁詩人沈約都曾為《詠懷》詩作注,而蕭統(tǒng)《文選》中收錄阮氏詩文也有十九篇之多。至唐初修《隋書》時,阮集似已有所散佚,故《隋志》僅著錄一個無目錄的十卷本。《舊唐書·經(jīng)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則又連這個十卷本也不見了,唯剩有一個五卷本。五卷本又見于《日本國見在書目》,說明唐朝時曾流播于海外?!度毡緡娫跁俊妨碇洝度畈奖肥?,亦可證十卷本在唐并未亡佚。宋代的公私書目對十卷本均有記載,當(dāng)即隋唐舊本。此外尚有一個四卷本詩集,見南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九:“《阮步兵集》四卷,其題皆曰《詠懷》。首卷四言十三篇,馀皆五言,八十篇,通為九十三篇?!泵鞒詠?,十卷本只在陳第《世善堂書目》中曇花一現(xiàn),詩集四卷原本的蹤跡也撲朔迷離。馮惟訥《古詩紀(jì)》說:“京師曹氏家藏《阮奇兵詩》一卷,唐人所書,與世所傳多異。孔宗翰亦有本,與此多同,凡詩歌八十七首?!边@個唐寫本似與四卷本接近,但《古詩紀(jì)》所錄詩和明人諸刻卻沒有多少差別。明人所刻阮詩甚繁,較早的有嘉靖刊《六朝詩集》本《阮嗣宗集》三卷,又有李夢陽序刊本《阮嗣宗詩》一卷。最早的詩文合集本當(dāng)推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1543)陳德文、范欽纂刻的《阮嗣宗集》二卷,上卷文十三篇(賦六、論三、奏記一、書一、傳一、箋一),下卷詩八十三首(五言八十一,其第二十二首系江淹擬作,實(shí)止八十;四言二)。詩集部分大抵與上述二本相同。明熹宗天啟(1621—1627)間,張燮編《七十二家集》,收入《阮步兵集》五卷,詩凡四卷,與陳、范本略同。至于汪士賢《漢魏諸名家集》、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蓋出于陳、范與張燮本。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版《阮籍集》二卷,以陳、范本為底本,參校汪士賢、張燮、張溥諸本及嚴(yán)可均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丁福?!度珴h三國晉南北朝詩》,詩補(bǔ)四言一首。1987年,中華書局版《阮籍集校注》二卷,陳伯君箋注,并有集評可資鑒賞,唯??辈恢饕槐?,眉目欠清晰。南宋陳振孫所謂《詠懷》“四言十三篇”,在以上各本中或只收兩首或只收三首,均非完璧,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7年版黃節(jié)《阮步兵詠懷詩注》也是如此,至1984年第二版時始補(bǔ)入全部十三篇。按清錢曾《讀書敏求記》卷四說:“阮嗣宗《詠懷》詩行世本惟五言八十首,朱子儋取家藏舊本刊于存余堂,多四言《詠懷》十三首。”近人丁福保輯《漢魏六朝名家集》未能覓得朱本,在《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題記中引為憾事。黃節(jié)說:“余亦未見朱子儋本,惟舊藏潘璁本乃明思宗崇禎(1628—1644)間翻嘉靖刻者,有嘉靖癸卯(1543)陳德文序,有崇禎丁丑(1637)潘璁序,分上下二卷,錄四言《詠懷》詩十三首,其一至三與丁氏刻同,其四至十三則丁氏所未見者,意與朱子儋本必?zé)o大異,或且潘本在朱本之前也?!卞謿J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據(jù)黃注本錄阮詩五言八十二首、四言十三首,一一考訂出處,為最完備。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錢謙益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陸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