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概念·虛靜
與詩學有關的美學概念。在古代文論中是指文人從事寫作時出現的一種凝神運思的特殊心態。其特點是排除雜念,寧靜專一,思理調暢,志氣和諧,精神達到了高度純凈與自由的境界。語見劉勰《文心雕龍·神思》:“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是以陶鈞文思,貴在虛靜,疏瀹五臟,澡雪精神?!睂Α疤撿o”作為創作心態給予了明確的理論概括。所論來源于古代道家哲學?!独献印肥拢骸爸绿摌O,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它最早把“虛”和“靜”即人的心靈的凈化作為正確認識事物的主觀條件。今存《管子》一書中,據考為宋鈃、尹文派著作的《心術》、《白心》、《內業》諸篇,又系統地發展了《老子》的學說,要求主體“虛壹而靜”。所謂“虛”是指“無為”、“無藏”,“去憂、樂、喜、怒、欲、利”;所謂“靜”是說“勿先物動”,“感而后應”;所謂“壹”,則是“專于意,一于心”,“無以物亂官”。宋尹派的“虛靜”說,沿著主體能動的方向深化、展開了?!?a href="http://m.tenkaichikennel.net/cidian/zhuangzi/"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莊子》中又把《老子》的“致虛守靜”說發展為“心齋”、“坐忘”?!短斓馈分姓f:“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者,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至?!薄吨庇巍分屑偻锌鬃?、老聃的對話,而把“齋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掊擊而知”,即主體的凈化作為人與“至道”契合的途徑?!哆_生·梓慶削鐻》更把致虛守靜,超越物累同藝術品的創造活動直接地聯系起來,從而給以后的創作心態論以極大的啟示。如東漢蔡邕論書法創作,就強調“夫書先默坐靜思,隨意所適”(《筆論》)。劉勰論“神思”先講“疏瀹”、“澡雪”,也直接受其影響。不過,劉勰的創作心態論,同時也受荀子的影響。荀子從樸素唯物主義的宇宙觀出發,賦予“虛壹而靜”以思維規律的準確內容。他認為:“心未嘗不臧也,然而有所謂虛,……不以所已臧害所將受,謂之虛。心生而有知,知而有異。異也者,同時兼知之?!欢兴^一。不以夫一害此一,謂之壹。……心未嘗不動也,然而有所謂靜,不以夢劇亂知,謂之靜。……虛壹而靜,謂之大清明?!?《荀子·解蔽》)劉勰論創作的虛靜心態,既講疏瀹澡雪,凈化主體,又講“積學”、“酌理”、“研閱”、“繹詞”,即把虛靜心態貫通于藝術思維辯證運動的全過程。這同道家虛靜說中追求的超越思維程序,使素樸人性同宇宙本體直接契合是大異其趣的。劉勰之后,把“虛靜”作為藝術思維時主體心態和審美把握之特點、規律的理論家就很多了。如蘇軾《送參寥師》:“欲令詩語妙,無厭空且靜;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朱熹《清邃閣論詩》:“不虛不靜故不明;不明,故不識;若虛靜而明,便識好事物……所以做得來精?!蔽红对S士重詩序》:“詩之為物,觸于境,感于事,而勃然發諸言,是動物也。然非有靜氣以為之根,則囂然雜出,不能自成文理。雖工于字句,侈于文,而真意消亡,無復可以言詩?!逼渌缜宕抖衷娫挕氛撟髟姳仨殹靶拈e”、“氣靜”;袁枚《續詩品》之講“齋心”;況周頤《蕙風詞話》之論“詞境”等等,都把虛靜心態作為審美把握的關鍵。此外還有更多的人把虛靜之說引入樂論、畫論、書論乃至小說、戲曲創作與鑒賞。論樂如唐代薛易簡之《琴訣》、白居易之《清夜琴興》,明冷仙《琴聲十六法》、楊表正《彈琴雜說》、徐上瀛《溪山琴況》;論畫如宋郭若虛之《圖畫見聞志》,明吳寬《書畫鑒影》、李日華《恬致堂集·書畫譜》,清布顏圖《畫學心法問答》,沈宗騫《芥舟學畫編》等等,不勝枚舉,可見其理論影響的深廣。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虛與實
下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袁中郎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