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李商隱
字義山,號玉谿生、樊南生。排行十六。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世居鄭州滎陽(今屬河南)。祖父輩均曾為縣令,父又曾在浙江為幕僚。商隱十歲,父死,奉母返鄉。年十六,著《才論》、《圣論》,以古文為群公所賞。弱冠,以文謁東都留守令狐楚,楚奇其才,令出入其門,與諸子令狐绹等游,并授以駢體章奏法。文宗大和三年(829),令狐楚改任天平軍節度使,辟義山為巡官。大和六年,楚轉河東節度,義山隨往太原。在此期間,曾多次應試,均下第。后楚調任吏部尚書,義山回鄉,曾短期隱居濟源玉陽山。開成二年(837),因令狐绹之薦,登進士第。楚卒,受涇原節度使王茂元辟,為掌書記。不久,娶王茂元女為妻。時朝廷牛、李黨爭激烈,令狐绹屬牛黨,王茂元被視作李黨。義山之行引起牛黨不滿,令狐绹攻擊其“忘家恩,放利偷合”,多方排擠之。開成四年,授秘書省校書郎,調弘農尉,以對在獄犯人減免刑事忤上,辭職請他調,南游江鄉。武宗會昌二年(842),以書判拔萃,任秘書省正字。旋因母喪,丁憂居家。宣宗大中元年(847),隨桂管觀察使鄭亞赴桂海,任支使兼掌書記,曾攝理昭州郡務。后因鄭亞遭貶,義山亦辭職北歸,補周至尉、京兆府掾曹。大中三年,盧弘止出為武寧軍節度,辟義山為判官。大中五年,歸長安,有悼亡之痛,授太學博士。同年秋,應劍南東川節度使柳仲郢聘,為掌書記,赴梓州,改判上軍,得檢校工部郎中銜。大中九年,隨柳返京。次年十月,仲郢奏充其為鹽鐵推官,巡察江淮鹽務,遂游江東。大中十二年,因病廢罷,歸鄭州,此年冬或來年春病逝于家中。商隱之駢體章奏,有出藍之譽,同時溫庭筠、段成式作文亦以秾致相夸,三人均排行十六,時號“三十六體”。其詩遠承楚騷,近祧杜甫,而又融入駢文運典摛藻之法,以情感沉摯、寄托遙深、色彩秾麗、委婉多姿為特色。尤以《無題》及類似無題諸詩如《碧城》、《錦瑟》、《玉山》、《哀箏》等最為著名。此類詩大抵與愛情有關,且融鑄全部人生體驗,故涵義格外豐厚,因其意象重疊、表達曲折,歷來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元好問《論詩》)之語,或謂其“包蘊密致,演繹平暢,味無窮而炙愈出,鉆彌堅而酌不竭”(《韻語陽秋》引楊億語)。涉及時事的篇什,有《行次西郊作——百韻》、《有感》、《重有感》及《隋宮》、《馬嵬》等詠史之作。義山精于詩律,其七律為杜甫后第一人,對后世影響巨大。然北宋楊億、劉筠等人,唯學其詩“如百寶流蘇,千絲鐵網,綺密瓌妍”(敖陶孫《臞翁詩評》)之特點,且竟至挦扯剽剝,遂為伶人所譏。商隱曾自編章奏表啟為《樊南甲乙集》,共四十卷,與詩三卷、賦一卷、文一卷均見《新唐書·藝文志》著錄。《直齋書錄解題》另著錄其《蜀爾雅》三卷、《雜纂》一卷、《金鑰》二卷、《梁詞人麗句》一卷、《李義山集》八卷。然其文集大部散佚,今傳有清人輯注本,以馮浩《樊南文集詳注》、錢振倫《樊南文集補編》較重要。《全唐文》卷七七一至七八二,編其文十二卷。《全唐詩》編其詩為三卷,《全唐詩補逸》補詩一首,《全唐詩續補遺》補詩二首、斷句四,《全唐詩續拾》補詩一首、殘句一。其詩歷代箋注評點者甚多,以清朱鶴齡、屈復、程夢星、姚培謙諸家之注及朱彝尊、何焯、紀昀諸家之評較著名,馮浩《玉谿生詩集詳注》尤精博。今人葉蔥奇、劉盼遂、周振甫等或有新注,或有選注。劉學鍇、余恕誠《李商隱詩歌集解》則匯集前人評箋,斷以己意,晚出轉精。義山年譜數家,近人張采田《玉谿生年譜會箋》考訂較詳核。《舊唐書》卷一九○、《新唐書》卷二○三有傳,事又見《唐才子傳》卷七、《唐詩紀事》卷五三等。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朱熹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杜工部草堂詩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