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作名·雜詩
①漢詩篇名。五古。孔融作。見《孔少府集》。一說李陵作。所謂“雜詩”,《文選》卷二九曰:“雜者,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故云雜也。”歷代文人作詩多有以此為題者。孔作共二首,第一首言志詠懷,第二首悲悼幼子夭折,寫得慷慨激昂,情真意切。②魏詩篇名。五古。曹丕作。見《魏文帝集》卷二。共二首,抒寫游子思鄉(xiāng)的苦悶,委婉清麗,富有情韻,為曹丕詩中的佳作。南朝梁鐘嶸稱其第二首“西北有浮云”“殊美贍可玩”(《詩品》卷中)。明王世貞云:“子桓之《雜詩》二首,子建之《雜詩》六首,可入《十九首》,不能辨也。”(《藝苑巵言》卷三)③魏組詩名。五古。曹植作,見《曹子建集》卷五。共六首,非一時一地之作,內(nèi)容不相關(guān)聯(lián),有懷人之嗟、飄泊之嘆,也有才高不遇、壯志不遂之憤,以及閨怨等作。詩風慷慨沉郁。其中以第一首“高臺多悲風”、第四首“南國有佳人”、第五首“仆夫早嚴駕”等較為著名。宋張戒評“高臺多悲風”、“南國有佳人”等篇云:“鏗鏘音節(jié),抑揚態(tài)度,溫潤清和,金聲而玉振之,辭不迫切,而意已獨至”(《歲寒堂詩話》卷上)。④唐組詩名。五律。沈佺期作。見《全唐詩》卷九六。共三首,均以思婦口吻寫征戍之苦,蘊藉委婉,具有樂府民歌風味。其中以第三首最為著名:“聞道黃龍戍,頻年不解兵。可憐閨里月,長在漢家營。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誰能將旗鼓,一為取龍城。”全詩屬對精切,音節(jié)諧美,既一氣呵成,又宛折跌宕,當初唐五律中之名作。此詩前四句被裁成樂府歌辭,收入《樂府詩集》卷七九《近代曲辭·伊州歌》。⑤唐詩篇名。七絕。無名氏作。見《全唐詩》卷七八五。其詩云:“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須惜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該詩《樂府詩集》題為《金縷衣》,作李锜作;《唐詩別裁》題為《金縷詞》,作李锜妾杜秋娘作,非是。杜牧詩《杜秋娘》云:“秋持玉斝醉,與唱《金縷衣》。”又原注曰:“李锜長唱此辭。”上誤或出于此,然亦可見此詩在中唐已廣為傳唱。詩中提倡及時行樂,也含勸人珍惜光陰意。用詞重復而有變化,音節(jié)回環(huán)且又抑揚,“詞氣明爽,手口相應(yīng),其‘莫惜’、‘須惜’、‘堪折’、‘直折’、‘空折’,層層宕跌,讀之不厭,可稱能事。”(《歷朝名媛詩詞》)⑥清組詩名。五古。王夫之作。見《王船山詩文集》中的《薑齋詩集·五十自定稿》。作于順治六年(1649)。共四首,抒寫惜時嘆逝,憫世憂國的思想情緒。情景妙合無垠,風格悲涼沉郁。其中尤以第四首“悲風動中夜”為佳。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本同末異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李善注文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