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概念·厚
古代詩學概念。清賀貽孫《詩筏》云:“詩文之厚,得之內養。”歷朝歷代,詩人之“厚”,言者甚多,遂衍為中國詩學的一個審美范疇。其含義豐富,主要有以下幾點:一、“厚”有充實、豐沛之義,在詩文理論中,指作者氣盛精健,義理充盈。劉勰說:“是以綴慮裁篇,務盈守氣。剛健既實,輝光乃新?!?《文心雕龍·風骨》)韓愈將“氣”比作水,“言”比作“浮物”,“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畢浮”,“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書》),“盈”、“盛”皆是“厚”之謂。這種“厚”的內涵偏重于作者的儒家思想道德修養,并將這種人格的完美當作提高藝術造詣的重要前提。顧炎武《日知錄》提倡“重厚”,抨擊《風》、《雅》“罪人”(卷一三)。潘德輿《養一齋集》卷之首:“厚必由于性情。”都是強調高深的儒家道德修養對詩歌創作的啟導和制約作用。二、“厚”謂深厚、豐博,詩論中指詩人能將自己真摯深厚的感情和豐厚充實的內容渾然融合在一首詩里,在飽滿中給人以無窮的興味,在雄健中顯示出較強的內聚力。鐘惺《與高孩之觀察》:“詩至于厚而無馀事矣?!湃嗽娪袃膳呻y入手處:有如元氣大化,聲臭已絕,此以平而厚者也,《古十九首》、蘇李是也;有如高巖浚壑,岸壁無階,此以險而厚者也,漢《郊祀》、《鐃歌》、魏武帝樂府是也?!薄捌蕉瘛币活愒姷奶攸c是雍穆平遠,情深義長;“險而厚”一類詩的特征則為充滿奇壯和悲涼之氣。這二類詩雖有平實和奇險的不同,然而又都具有豐厚飽滿的共同特征,它們給讀者的審美感受是作品整體渾融蘊藉之美,并不以警策佳句見長?!对姺ぁ罚骸昂裰谎?,可蔽《風》、《雅》?!豆攀攀住罚酥溴?,不知其厚??芍^厚者,以其神厚也,氣厚也,味厚也。”這同樣是強調“厚”的詩歌渾融蘊藉之美,如果徒有聲律格調外在架子,缺乏內蘊神理,這是薄而不厚。三、“厚”又是指詩歌言簡意賅,語約義豐的藝術特色。鐘惺評《古諺古語》說:“諸諺語有可為詩者,有不可為詩者,總之,古人數字亦可成一篇,讀之使人氣厚而筆簡?!?《古詩歸》卷二)譚元春評《筆銘》也說:“古人數字便是一篇大文章。”“古人不全說出,無所不有?!币驗楣湃俗髟姟昂喍睢保取坝幸馑肌?,爾后才“偶然露出題目”(同上卷一)。這都是推崇上古作品以盡可能少的字句容納盡可能多的內容這樣一種藝術經驗,作為詩人寫詩“求厚”的借鑒,克服文字冗長而興味短缺的弊病。四、“厚”指忠厚、厚道,在詩論中實是“溫柔敦厚”的簡稱。它要求詩人寫詩符合和體現儒家主文譎諫、溫柔敦厚的詩教精神,使維護君主尊嚴和憂國憂民、糾克時弊二者協調和諧,避免用直露尖銳言辭議論朝政得失,而改用含蓄溫和的筆調進行規諫和批評。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風流派·前七子
下一篇:詩詞研究·原型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