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原型批評
原型的英文是archetype,源自希臘文architypos;archi為“初始”、“首例”之意,typos為痕跡、壓痕之意。原型批評為瑞士心理學家卡爾·容格(Carl G.Jung)所創。他說,人類祖先的經驗不斷以“原始意象”的形式保存在種族的集體無意識里,世代沿傳,這樣的原始意象就是原型。換言之,原型是“我們祖先的無數典型經驗所公式化了的結果”,“是無數同類經驗在心靈上的積淀物”(《論分析心理學與詩歌藝術的關系》)。后來加拿大學者諾思羅普·弗萊(Northrop Frye)作了修正。他認為“典型的即反復出現的意象”就是原型,并引申說:“我以原型指文學作品里的因素;它或是一個人物、一個意象、一種敘事定式,或是一種思想,這些因素均可從范疇較大的同類描述中抽取出來?!?《布萊克的原型處理手法》)原型批評用于中國古詩研究,已見有辨認敘事模式、原型意象、詩歌情調、比較中西有關論說等實例。英國漢學家霍克思(David Hawkes)認為,楚辭寫巡游時依次列舉天下地名的做法,即“宇宙式”手法,是一種原型敘事模式。它源自巫術和宗教,而與詩人的宇宙觀有關系?!?a href="http://m.tenkaichikennel.net/chuci/20181029775.html"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離騷》中的巡游不怎么明確,依稀是沿太陽西行路線。而《遠游》中的巡游路線,則明顯構成了一個對稱的圖案式宇宙,堪與當時銅鑒背面的宇宙圖飾相比。這種手法還見之于漢賦(《求宓妃之所在》,載《大亞細亞》第13卷)。美籍華裔學者繆文杰發現唐代邊塞詩中多有運用原型意象的實例。他指出,這些詩篇象征優美,詩意遒勁,詞句淳樸,體驗深切,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喜愛。而如果從原型意象角度加以體察,還可以窺見它們之所以長久感人的深刻原因。邊塞詩往往一面寫邊陲,一面寫長安,其間形成了一種張力,而這種張力即存在于原型結構的因素之中。例如,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國》一詩將“故園”與“戰場”并置;另一首《逢入京使》,則將“故園”與代言人的憂腸寸斷和“漫漫”長路并置。這些互相反襯的意象,潛在著“死亡一再生”神話原型。因為在第一首里,雖說菊花正在開放,不過是“傍戰場”而開。詩中代言人準備享受這一美景良辰,但其心情很快就沮喪起來。這首詩的情調似乎是一種壓抑的熱情。在第二首里,代言人的境況與遙遠的“故園”形成鮮明對照,最后則變成了可憐巴巴的嘲諷:“憑君傳語報平安”。“荒漠”是另一種原型意象,在邊塞詩里,這種意象經常故意用來與“花園”意象互相對照。這種對照涉及艱苦與舒服,寒冷與溫暖,刺目與柔和的色彩,衰落(秋)、死亡(冬)與復蘇(春)、鼎盛(夏)。它們分別代表著胡疆和唐土兩個不同的世界。正是運用諸如此類的原型意象,使邊塞詩的感情色彩固定化了(《唐代邊塞詩:原型批評實踐》,載《清華學報》第10卷第2期)。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厚
下一篇:詩詞研究·史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