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論著述·誠齋詩話
詩話著作。宋楊萬里撰。該書一卷,七十二則。據書中談及“景廬入翰林為學士”事,景廬即洪邁,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入為翰林學士,知書當成于此后,系楊萬里晚年之作。楊萬里早年學江西體,后突破江西詩派藩籬,淳熙丁酉(1177)后已自成“誠齋體”。然該書論詩,仍多主江西詩說,可能采用一部分早年的舊稿。書中稱:“初學詩者,須學古人好語,或兩字,或三字。如山谷《猩猩毛筆》:‘平生幾兩屐,身后五車書?!缴殖觥墩撜Z》。‘身后’二字,晉張翰云:‘使我有身后名?!畮變慑臁?,阮孚語?!遘嚂?,莊子言惠施。此兩句乃四處合來?!b詩之多,擇字之精,始乎摘用,久而自出肺腑,縱橫出沒,用亦可,不用亦可。”并一再標舉“詩家用古人語,而不用其意,最為妙法”。“用古人句律,而不用其句意,以故為新,奪胎換骨”。這些,均屬江西詩派的正宗路數,與后來楊萬里所聲稱的“傳派傳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風流,黃陳籬下休安腳,陶謝行前更出頭”(《跋徐恭仲省干近詩》)大相徑庭。故該書不能全面代表楊萬里的詩學見解。但書中也有一些見解似有意糾正江西詩派之偏者,一是要求“學詩者于李、杜、蘇、黃詩中,……誦讀沉酣,深得其意味,則落筆自絕矣”。這里將學習對象由江西詩派一貫推崇的杜(甫)、黃(庭堅)擴大為李(白)、杜、蘇(軾)、黃,而且要求“深得其意味”,聯系楊萬里在《江西宗派詩序》中所說“唐云李杜,宋言蘇黃,……四家者流,一其形,二其味,二其味一其法者也”來看,確有其折衷于李、杜、蘇、黃的意思在內。二是強調詩“味”,于評詩時屢稱:“詩已盡而味方永,乃善之善也”,“句雅淡而味深長”,“有無窮之味”,“意味深長,悠然無窮矣”。聯系楊萬里贊賞“晚唐異味”(《讀笠澤叢書》詩),創制“誠齋體”來看,在這一點上,則上承鐘嶸的“滋味”說、魏泰的“馀味”說,而對其后姜夔、嚴羽的詩論有所影響。另外,該書雖名曰詩話,但有將近一半篇幅談論文、賦、四六等,可見其內容界定并不嚴格。書中對有些詩句所作的評述,亦未為定論。有《歷代詩話續編》本、《螢雪軒叢書》本。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詩繹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讀杜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