馀集
詩文雜著合集。一百三十五卷,其中詩歌三十五卷。清尤侗撰。詩歌分十二個小集。(一)《西堂剩稿》二卷,據作者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三年甲子(1684)所寫自序言,自明思宗崇禎八年乙亥(1635)至十七年甲申十年間詩作日多,“喪亂之后,十存二三,因輯為剩稾二卷”,是知此集所收作品多寫于明末,可能因多觸時忌,故十存其二三。(二)《西堂秋夢錄》一卷,寫于作者晚年,為康熙四十一年壬午七、八、九三個月所作。(三)《西堂小草》一卷,收清世祖順治二年乙酉(1645)五月至九年壬辰六月作品,錄詩一百二十首。此期為作者出仕清廷時期,自序云:“昔人云:‘處則為遠志,出則為小草。’予是時殆將出也,故以名之。”(四)《論語詩》一卷,所收皆是以《論語》中語句為題之說理詩。寫于順治十二年乙未(1655)作者在京期間。(五)《右北平集》一卷,寫于順治十二年乙未作者在京期間。(六)《看雲草堂集》八卷。“看雲”取義于杜詩“憶弟看雲白日眠”。作者自順治十三年丙申(1656)因擅打旗丁被罷官歸鄉,卜筑于先人廬側二十一年。此八卷所收即自順治十四年丁酉至康熙十七年戊午二十一年之詩,近六百首。(七)《述祖詩》一卷,所收為題詠其家世的四言古風二十五章。(八)《于京集》五卷。康熙十八年,尤侗舉博學鴻儒,授翰林檢討,分修《明史》,在史館五年。后奉假歸,輯為此集。(九)《哀絃集》二卷,作者于康熙十七年戊午賦悼亡,寫下許多追念詩、文,皆收入此集。(十)《擬明史樂府》一卷。作者與修《明史》之時,采其遺事,認有可起誡鑒作用者,編為韻語,并附史事,約近百首。編成于康熙二十年辛酉。(十一)《外國竹枝詞》一卷。作者采摭舊聞,以成此編,所謂“外國”指南洋一帶,于鄭和所經之地,多有記述吟詠。以上十一小集之詩刻于康熙二十五年。(十二)《艮齋倦稿》十一卷。作者自康熙二十二年癸亥請假歸田,其間曾游閩海、皖江,四至杭州,此十一卷即為康熙二十三年甲子至三十七年戊寅所寫之詩。共一千兩百馀首。此集有康熙末刊本,后皆收入《西堂全集》,亦稱《尤西堂全集》。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袁枚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觀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