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xué)研究·李義山詩集輯評
唐詩別集評注本。三卷。清朱鶴齡箋注,沈厚塽輯評。同治九年(1870)刊于廣州倅署,龍藏街萃文堂刊刷,1957年四川人民出版社據(jù)以印行,臺灣學(xué)生書局曾印行鉛字本。本書以朱鶴齡《李義山詩集箋注》為藍本,輯何焯(義門)、朱彝尊(竹垞)、紀昀(曉嵐)三家評,用三色套印,何評用朱筆,朱評用墨筆,紀評用藍筆。三家評語之順序編配,大體依何、朱、紀之先后,或于題下,或于詩后,或于上端空白處,或于句中。三家評點或詳或略,或有或無,或褒或貶。就評點內(nèi)容而言,則或者評說詩旨,如《錦瑟》詩,何評曰:“此篇乃自傷之詞,騷人所謂美人遲暮也。”又云:“感年華之易逝,借錦瑟以發(fā)端,思華年三字,一篇之骨。三四賦思也,五六賦華年也,末仍結(jié)歸思字。”朱評曰:“此悼亡詩也,憶亡者喜彈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興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斷而五十弦矣,故曰無端也。取斷弦之意也。”而紀評則曰:“蓋始有所歡,中有所阻,故追憶之而作”,“別無所解。因偶列卷首故宋人紛紛穿鑿”。或為詩句的批點,以小字注于句旁,如《重過圣女祠》首句:“白石巖扉碧蘚滋”,何批“已含遲字”。或為全詩或某句之技法、意境高下的評說解析,如《樂游原》詩,紀評曰:“末二句向來所賞,實妙在第一句倒裝,而入此二句乃字字有根。”又如《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何評曰:“下二句暗藏永夜不寐,相思可以意得也。”紀評:“不言雨夜無眠,只言枯荷聒耳,意味乃深。直說則于言下矣。”又云:“相思二字微露端倪,寄懷之意盡于言下矣。”清代箋釋商隱詩者良多,朱鶴齡、程夢星、屈復(fù)、姚培謙、馮浩等皆有箋注本流傳,專事評說者如何、朱、紀諸家,影響亦大。此輯評本輯三家于一本,可謂集眾家之說,使人可綜合翻覽,辨正取舍。三家均是廣博之學(xué)者,于義山詩用功頗勤,評語中肯允當(dāng),多有深解。當(dāng)然也不免囿于一家之見識,有曲解之處或存偏見。如張采田《李義山詩辨正》即多有辨駁紀評者。此三家評也廣為其他箋釋本采錄,紀評后有《玉谿生詩說》行世,個別地方與此有異;何評于《義門讀書記》中,與此亦有不同。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曾幾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李希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