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孟浩然
襄州襄陽(今屬湖北)人,世稱“孟襄陽”。少時于故園度過,后隱居鹿門山。唐玄宗開元十六年(728)游長安,應進士舉不第。于秘書省同諸名士賦詩,浩然云:“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舉座嘆為清絕,為之擱筆。次年,還鄉。后漫游吳、越等地,與詩人張子容、崔國輔交游。開元二十一年,再游長安,韓朝宗欲薦之于朝,因浩然爽約而未果。開元二十五年,張九齡鎮荊州,署為從事。開元二十七年,離幕歸里養病。次年,王昌齡自嶺南北歸,至襄陽訪浩然,相見甚歡,食鮮疾動,不久卒,年五十二。浩然早年有用世之志,但終于布衣,淪落一生,然名重當時。李白稱頌云:“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贈孟浩然》)與當時著名詩人如張九齡、王維、裴朏、盧僎、裴總、獨孤策等為忘形之交。浩然所寫以山水田園和隱居逸興為主要題材,與王維齊名,同為盛唐田園山水詩派的代表詩人,世稱“王孟”。所作以五言為多,尤工五律,時人稱為“文不按古,匠心獨妙”(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殷璠評云:“浩然詩,文采芊茸,經緯綿密,半遵雅調,全削凡體。”(《河岳英靈集》)善以清淡之筆,寫秀麗之景,情幽興遠,意境清迥,風格恬淡孤清,逸韻獨標,杜甫稱其“清詩句句盡堪傳”(《解悶十二首》之六)。少數詩篇描繪壯闊山川,如《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氣勢磅礴,格調雄渾。但就其整體而言,創作題材較狹隘,多局限于自我表現范圍,內容不夠豐富。浩然詩對后世產生過很大影響,嚴羽以禪喻詩,謂浩然詩“一味妙悟而已”(《滄浪詩話·詩辨》)。清代王士禛推衍嚴氏之論,標舉“神韻說”,宗尚王孟,曾舉浩然《晚泊潯陽望廬山》一詩作為范本,謂“詩至此,色相俱空,正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畫家所謂逸品是也”(《分甘馀話》)。天寶四載(745),浩然友人王士源編有《孟浩然詩集》,《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孟浩然詩集》三卷,今傳宋蜀刻本孟集大體保持了其原貌。明人有所增補,析為四卷。《全唐詩》卷一五九、一六○收其詩二卷,《全唐詩補編》另有輯佚之作。《舊唐書》卷一九○下、《新唐書》卷二○三有傳,另參王士源《孟浩然集序》、《唐詩紀事》卷二三、《唐才子傳》卷二。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妙造自然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宋之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