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寒山子詩集
詩別集。一卷。唐寒山撰。寒山曾作詩自稱“都來六百首,一例書巖石”。唐德宗貞元(785—805)末,寒山圓寂。臺州郡守閭丘胤令僧道翹于村壁樹間收其詩偈,得三百馀首,編輯成集。同時,于國清寺土地神廟壁見拾得偈詞,一并收入寒山集中(事見《宋高僧傳》)。以后諸本寒山集中并附拾得及豐干的詩偈,僅多寡略有不同。三人并稱為“三圣”或“三隱”。《太平廣記》引杜光庭《仙傳拾遺》則以為寒山詩先由好事者收集,后經徐靈府整理并為之序,分三卷行世。以后,寒山的詩流傳甚廣,遠至東瀛。及至五代梁,曹山本寂禪師曾注《對寒山子詩》七卷,《新唐書·藝文志》有著錄。今存最早的集本為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天臺山國清寺志南刻本,此本為最佳之本。但此本前當有更早的刊本。日僧成尋所撰《參天臺五臺山記》云,他于北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入參天臺山時,國清寺中即有寒山詩一帖。到南宋理宗紹定二年(1229),可明又以志南本再刻,并作跋,習稱東皋寺本。僧無我慧身又據東皋寺本補刻,董康曾見于日本圖書寮。1905年日本島田翰覆刻之底本即此本。以上數種,按詩體編排,屬同一版本系統。這一類還有南宋理宗寶祐三年(1255)江東漕司刻本(習稱“三刻本”)、黃丕烈所謂“外洋本”、《四部叢刊》初印所據元代高麗復宋本。明成祖永樂十四年(1416),天臺僧又重刊志南本,集作《天臺三圣詩集》。另一系統的版本,五、七言雜錄,不分體,《四部叢刊》二次印本所影印的毛晉汲古閣影宋本即是。民國時期,刊印寒山詩者甚多。東瀛傳布寒山詩尤為普遍,僅注本就有寬文(1661—1672)年間的《首書寒山詩》三卷、元祿(1688—1703)年間交易和尚《寒山詩管解》六卷、延享(1744—1747)年間白隱禪師《寒山詩闡提記聞》等,不勝枚舉。近年,港臺及美國也出版或編譯了不少《寒山詩集》。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寧今寧俗
下一篇:詩詞研究·寒山詩與美國垮掉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