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研究·清詩選
清詩選注本。今人丁力選注,喬斯補注。本選連無名氏在內計收詩人三百六十五家,詩九百七十首,分上中下三輯,上輯錄清初之詩,包括順治、康熙、雍正各朝;中輯錄清中葉之詩,包括乾隆、嘉慶兩朝;下輯錄晚清之詩,包括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各朝。所錄詩以能反映社會生活和表現時代精神的作品為主,其他單純抒個人之情和單純寫景詠物者,亦適當選了一些,題材、風格力求多樣。用典太多的詩除了特別有價值的外一般不選。(參見《凡例》)。編選者力求挖掘過去不為人們所重的作者,至于一直享大名者,如錢謙益、王士禛、沈德潛、袁枚、曾國藩、王闿運、樊增祥、易順鼎、陳三立、陳衍皆被認為是“非現實主義和反現實主義的正統詩人”,并說“從這些徒有虛名的‘大家’的詩作來看,當然沒有什么太好的詩”(《前言》)。因此,這些人入選作品很少,有人一首未選(如曾國藩、陳衍)。編者重視清初反對民族壓迫的明遺民作品與晚清反抗外來侵略、具有愛國精神之作品,提出以吳嘉紀、沙張白、釋函可代替錢謙益、吳偉業、龔鼎孳(龔詩一首未選)為清初三大家。選函可詩四十五首,在全編中入選作品最多。編者認為清詩有六大特點:新樂府特別盛行;現實主義深化,使清詩成為時代晴雨表;題材擴大,清詩題材廣泛超過以前各代;清詩注重白描,語言樸素自然;在形式上有所突破;清代詩論促進了詩歌的發展。編選者注重了詩的社會內容,而對其藝術特點則缺少深入的介紹與分析,清代許多有特色的作者未能人選(如清初的孫枝蔚、余懷、黃任,清中葉的黎簡、宋湘、彭兆蓀,晚清的張際亮等),注釋亦較簡略,已被確認的石達開偽詩(《白龍洞題壁詩》)也被選入。此書編自1950年,成書于1983年,歷經三十馀年,還是有其特色的。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清詩精華錄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溫子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