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論著述·詩法正論
詩格著作。舊題元傅若金撰。傅若金(1304—1343),初字汝礪,揭傒斯改為與礪,江西新喻人。家貧,以織席針工為生。后讀書,工詩文,學詩于范梈、虞集、宋褧。曾佐使安南,后除廣州文學教授。《詩法正論》一卷,大旨在述其師范梈論詩之語。書中主要觀點,一為尊杜。通過詩體流變現象的敘述,指出“子美學優才贍,故其詩兼備眾體,而植綱常、系風化為多。《三百篇》以后之詩,子美其大成也”。二為注重個性。盡管杜詩成就很高,但其他詩人也自有其個性,不可抹煞。“詩原于德性,發于才情,心聲不同,有如其面。……各自為體,不可強而同也。”三為唐、宋并重。元人多重唐音,往往輕視宋詩。此書則不加軒輊。所謂“唐人以詩為詩,宋人以文為詩。唐詩主于達情性,故于《三百篇》為近,宋詩主于立議論,故于《三百篇》為遠;達情性者,《國風》之馀;立議論者,《雅》《頌》之變:固未易以優劣也”。四為論起承轉合,認為是“作詩成法”。“以絕句言之,第一句是起,第二句是承,第三句是轉,第四句是合。律詩則第一聯是起,第二聯是承,第三聯是轉,第四聯是合。”此說雖有刻板劃一之弊,但對后世影響頗大。又如論絕句為“截句”,截律詩四句而成,其說雖謬,但對于明人,如吳訥之《文章辨體》、徐師曾之《文體明辨》有直接影響,在歷史上流傳甚廣。有《詩法源流》、《名家詩法匯編》、《詩法統宗》、《詩學指南》本。元刊本《詩法源流》首列《詩法正論》,但不題撰人,明王用章改編《詩法源流》,而題作傅與礪,《詩法統宗》題作傅與礪述。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論著述·詩法正宗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論著述·詩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