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作名·海上
清組詩名。七律。顧炎武作。見《亭林詩文集》卷一。共四首,其中第一、四首較為著名。原詩為:“日入空山海氣侵,秋光萬里(一作“千里”)自登臨。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蒼生吊哭深(一作“痛苦深”)。水涌神山來白鳥,云浮仙闕見黃金。此中何處無人世,只恐難酬壯士心。”“長看白日下蕪城,又見孤云海上生。感慨河山追失計,艱難戎馬發深情。埋輪拗鏃周千畝,蔓草枯楊漢二京。今日大梁非舊國,夷門愁殺老侯嬴。”此組詩約作于順治三年(1646)十一月。前一年五月,南京弘光政權覆滅,六月,唐王朱聿鍵在福州即位。同時,浙江紹興又有張國維、張煌言等擁立魯王為監國。顧炎武聞知非常高興。隨后唐王遙授他為兵部職方司主事,并派人與他聯絡。顧炎武欣然接受任命,曾有應召遠赴福州之意。但他尚未成行,即傳來閩、浙失利的消息,遂寫《海上》四首。從詩的內容上看,當系實地的寫景抒懷之作。這四首詩均從登臨空山,極目遠眺的角度來寫。第一首,從回憶十年干戈到想象神山仙闕,抒寫自己不平的心情。第四首側重寫結局的悲哀和作者的感慨。自家鄉昆山失陷之后,顧炎武離家奔波于江南和浙北一帶,積極尋找和聯絡抗清義軍。他懷著家國之痛,登臨海上空山,極目遠眺,面對滿目瘡痍的河山,浮想聯翩,思緒萬端。詩中把狀景、想象與抒情融為一體,境界開闊,成為廣泛傳誦的名篇。這組詩,深得前人贊揚。張維屏在《國朝詩人征略》中說:“亭林先生詩多沉雄悲壯之作。偶記一律云‘長看白日下蕪城……’真氣噴于字句間,蓋得杜之神,而非襲其貌者可比也。”確為至論。
上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地方總集·潯溪詩徵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