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總集·古樂苑
樂府詩總集。五十二卷。明梅鼎祚編纂。鼎祚(1548——1615)字禹金,號勝樂道人,宣城(今屬安徽)人。少負才華,以詩見長,與同縣沈懋學齊名,因屢試不第,遂棄舉子業,肆力詩文,編書著述多達四五百卷。郭茂倩《樂府詩集》貪大求全,而脫落甚多,一些相傳為古歌的如孔子《龜山操》等不錄尚可,而魏明帝《種瓜篇》、曹植《棄婦篇》、無名氏《休洗紅》等也未著錄,則是其不足。此書補郭書之闕佚,正其訛舛,更全面地搜集上古到隋可以入樂或曾入樂的詩歌作品。全書共分十一類,其分類大體同于郭書,只是刪去第一、二類的“郊廟歌辭”與“燕射歌辭”,卷首有“古歌謠”,最后一類為“仙歌曲謠”。各類中所收作品以世次年代為序,世次無考者以時附見。每門類題解多抄自郭書,一字不遺,間也有所補充(多參考左克明和楊慎的意見)。如解釋“琴曲歌辭”,梅氏認為郭書所收多偽作,并指出這些“古辭”“亦出于魏晉人之手,相傳既久,姑錄之”。在“雜曲歌辭”題解里批評郭書的編排“稍似類從,實多錯紊。今編但按世次,代以統人,人以統篇”。可見梅書并非全襲郭書。編者貪多求全,無限擴大了樂府的含義,像左思《嬌女詩》,從未入樂,此書也作樂府錄入,顯然不妥,此書雖然真偽雜糅,但仍有拾遺補闕之功。書后附有《衍錄》四卷,分總論、原古、名義、聲律、品藻、歷代評論、辯解、雜記、評解、駁異等部分,多抄馮惟訥《古詩紀》最后“別集”部分。此書有明萬歷刻本,常見者有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反求吾心
下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葉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