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概念·亡國之音
與詩學有關的文論概念。其義原指體現了國家覆亡征兆的音樂。但古時詩樂合一,于是與詩學亦有關聯。語見《禮記·樂記》:“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他如《毛詩序》、《說苑》文字皆同。《禮記·樂記》還明確指出“鄭衛之音,亂世之音也,比于慢矣;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顯示了儒家正統思想對它的貶抑態度。實際上,這一概念在古代文學批評傳統中真正發揮影響的方面,是其內含的詩樂的藝術風貌與世運興衰相關的觀念,即所謂“聲音之道,與政通矣”,說明了亡國之音是亂世亡國現實生活的反映?!抖Y記》之前的荀子曾指出“其聲樂險,其文章匿而采”是“亂世之征”(《樂論》)。而后劉勰講“時運交移,質文代變……文變染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文心雕龍·時序》),評建安文學:“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碧瓶追f達《毛詩正義序》:“詩跡所用,隨運而移……成康沒而頌聲寢,陳靈興而變風息?!绷帷吨x杜相公論房、杜二相書》:“至于屈、宋,哀而以思,流而不反,皆亡國之音也。”元吳萊評唐詩之變:“世道盛衰,時政之治亂,蓋必于詩之正變者得之……當其初年,江左齊梁、宮闈粉黛之尚存,及其中世,代北藩夷,風沙戰伐之或作,是則古之所謂亂世之怨怒,亡國之哀思者?!?《樂府類編后序》)清錢謙益:“史稱陳、隋之世,新聲愁曲,樂往衰來,競以亡國,而唐天寶樂章,曲終繁聲,名為人破,遂有安史之亂?!?《劉司空詩集序》)都是由此著眼論亂世之樂、亡國之音的。
上一篇:詩詞研究·亞瑟·韋利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以禪喻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