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概念·六觀
與詩學有關的古代文論概念。原是劉勰《文心雕龍·知音》提出的批評詩文的六個方面:“是以將閱文情,先標六觀。一觀位體,二觀置辭,三觀通變,四觀奇正,五觀事義,六觀宮商。斯術既形,則優劣見矣。”觀位體,看作品在安排體制方面做得如何。劉勰認為應據內容和需要確定體裁,而各種體裁有相應的體制,即風格特點、寫作要求;若不合體制,是為文之大忌。觀置辭,看作品的語辭運用、章句安排等。觀通變,看作品在繼承革新方面做得如何,能否推陳出新。觀奇正,看作品能否在雅正的基礎上酌奇取異。劉勰主張“執正以馭奇”(《定勢》),反對過分追求新奇以致于訛詭,反對“逐奇而失正”(《定勢》)。觀事義,看作品在援舉事例、典故方面做得如何。南朝用典之風盛行,劉勰也主張漁獵古書,但要求“用人若己”(《事類》),精確合宜。觀宮商,看作品字句的聲音是否和諧。南朝齊永明年間諸文士寫作詩文注重聲律之美,嗣后,作者對此均十分講究。《文心雕龍》亦有《聲律》篇加以討論,要求作者“音以律文”,使作品誦讀時有“玲玲如振玉”、“累累如貫珠”之美。《知音》篇認為作品之高下是客觀的藝術存在,可以通過正確的批評加以認識、衡量。但由于作品眾多,形式、風格多樣,而讀者往往有所偏好,又常常貴古賤今、崇己抑人,其鑒賞能力亦高下不齊,故正確的批評頗為不易,乃標舉六觀,以為衡文之徑。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元神活潑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