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概念·風力
與詩學有關的文論概念。意與“風骨”相近。語見劉勰《文心雕龍·風骨》篇:“相如賦仙,氣號凌云,蔚為辭宗,乃其風力遒也。”“風力”指詩文作品的情思表達得鮮明爽朗,具有力度,給人以富于生氣之感。司馬相如作《大人賦》,賦游仙之事,漢武帝讀后飄飄有凌云之氣。劉勰認為這是由于《大人賦》風貌較為清明爽朗,有飛動之致,故有強大的感染力。同書《封禪》批評三國魏邯鄲淳《受命述》“風末力寡”,“不能奮飛”,指其不能給人以活躍健舉、氣揚采飛之感。又南朝齊裴子野《雕蟲論》:“曹、劉偉其風力。”指漢末建安詩人曹植、劉楨的作品明朗有力。鐘嶸《詩品》多次使用“風力”一語。《詩品序》:“干之以風力,潤之以丹采。”認為詩歌的情感表現須駿爽有力,在此基礎上再以美麗的詞藻加以潤飾,方為理想之作。《詩品序》又批評東晉詩作“皆平典似《道德論》,建安風力盡矣”。意謂當時詩歌充斥《老》《莊》玄語,辭意夷泰,沒有建安詩歌那種慷慨動人的情感力量。《詩品》評陶淵明詩云:“又協左思風力。”謂陶詩中有一部分亦慷慨多氣,猶如左思。左思《詠史》等抒發下層文士對于門閥世族的不滿,情感強烈,表現爽朗,風格接近建安。南朝人對于建安風力的認識和概括,對后世詩歌創作和批評具有深遠影響。
上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顏魯公集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論著述·騷壇八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