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陰八哥圖
清·任頤作
紙本設色
縱二九厘米
橫四二厘米
藏中國美術館
此圖為清末海派畫家任頤所繪,署款“光緒乙酉三月,山陰任伯年”,知作于光緒十一年(1885),時畫家四十六歲。19世紀80年代,正是任頤創作的繁榮時期,題材寬廣,數量眾多,藝術技巧也趨成熟精湛,其中花鳥畫最具個性特色。他的花鳥畫早年學北宋“院體”,雙勾設色,工筆寫實,周密不茍。步入中年,即泛學諸家,曾師清初惲壽平的設色沒骨法,寫實而又洗練,明麗而又高雅;又法明代陳淳、徐渭的水墨寫意法,用筆酣暢,水墨淋漓,更多簡逸縱放之韻;后受八大山人影響,造型趨簡,帶有一揮而就的“速寫性”,筆法也由起筆甚重的釘頭描變為流潤收斂的游絲描;在上海土山灣習素描速寫,掌握了西洋畫的寫生技法,塑形、傳神日見準確,筆墨也更加簡練、自然。至80年代,遂融匯貫通,運用自如,并以寫生為基礎,形成兼工帶寫、清新活潑、明快溫馨、奔逸豪宕的“任伯年”畫風。此圖即反映了他精熟的花鳥畫風貌。
柳陰八哥圖
畫面繪八哥棲止在桃樹上,數條柳枝下垂,景致極為簡潔。八哥的姿態靜中有動,緊抓桃干的雙爪使身子顯得很平穩,然轉首左望的動態,又透出八哥的敏感和靈巧。畫家捕捉住八哥最顯本性的瞬間動勢,并于靜中寓動,使八哥的形象頓見生動、突出。桃柳樹枝亦是動靜相間,盛開的桃花與輕拂的柳葉,一靜一動,一紅一綠,交相輝映,春意盎然。禽鳥與花卉有機結合,營造出了鳥語花香、田園詩般的畫境,這是任頤花鳥畫普遍具有的在造象和意趣方面的藝術特色。此圖在構圖上亦具虛實相生之妙,物象主要布置在上方偏左,甚繁密,右下角卻是一片空白,極疏虛;八哥位于上方,居高臨下;右下署款兩行,以補空白。畫面通過虛實對比,有力地突出了主體禽鳥,同時又不失平衡,這也是任頤常用的構圖法之一。筆墨、設色方面,此圖兼運設色沒骨法和水墨寫意法,又工寫相間,桃柳花卉純用色彩畫出形態,率意而又形態各具,紅色桃花、褐色樹枝、墨綠柳葉相配,于單純中見明麗;八哥則以水墨渲染,濃淡相融兼相疊的墨塊,準確塑造出禽鳥的體態和羽毛的質感,形簡而神完。任頤的設色沒骨法和水墨寫意法,又不同于惲壽平和徐渭,其間融入了西洋畫的寫生之法,概括而準確,真實又生動,還吸取水彩畫之長,多用透明的顏色以及充足的水分,使花鳥頗具明暗立體感,也更見清新和活潑。他的花鳥畫技法,無疑是對傳統的發展,突破了文人畫的框框,以靈動多變的筆墨、明快活潑的形象和充滿詩意的情感,給人以質樸優美、生氣勃勃的美感享受。
上一篇:《群仙祝壽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酸寒尉像》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