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中國古詩與五山文學
“五山文學”是指鐮倉至室町時代(1192—1573)以京都、鐮倉五座寺院之僧為首的文學活動。據稱,五山文學始于一寧一山。他本是元朝僧人,受命入日勸降而被捕,獲釋后,應皇家之請主持南禪寺,著有《一山國師語錄》。他學識淵博,德高望重,是日本禪林文學之祖。五山詩僧大體模仿中晚唐詩及宋詩風格,習讀周弼編《唐賢三體詩家法》、黃庭堅編《古文真寶》、魏慶之編《詩人玉屑》等書。一山門下虎關師煉、雪村友梅同享詩名。虎關淹通漢籍,詩路寬博,用語洗煉,有《濟北集》詩文二十卷傳世;雪村年少游華,及壯方歸,多寫中國風物。室町中期,五山文學臻于鼎盛,絕海中津、義堂周信則為翹楚。絕海長于駢文,亦多歌吟,來華時曾得明太祖召見,輯有詩文集《蕉堅稿》;后者詩歌以巧致、博雅著稱,輯有《空華集》、《空華日工集》等。后來,五山文學隨室町幕府的沒落而衰微,后期以景徐周麟、春澤永恩、桂庵玄樹成就較大。五山僧人除作詩外,也勤于翻刻漢籍,其中既有佛教經典,又有詩集、詩論。數百年間,禪林出詩人不下百名,他們結交俗界,云游四方,推動了漢詩的普及。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中古文學系年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中國近代文學作家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