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持此經典·鼻根功德》經文|注釋|譯文|賞析|評贊
【經文】
“復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成就八百鼻功德。以是清凈鼻根,聞于三千大千世界上下內外種種諸香——須曼那華香、阇提華香、茉莉華香、瞻卜華香、波羅羅華香,赤蓮華香、青蓮華香、白蓮華香,華樹香、果樹香,栴檀香、沉水香、多摩羅跋香、多伽羅香,及千萬種和香,若末、若丸、若涂香——持是經者,于此間住,悉能分別。又復別知眾生之香——象香、馬香、牛羊等香,男香、女香、童子香、童女香,及草木叢林香——若近、若遠、所有諸香,悉皆得聞,分別不錯。持是經者,雖住于此,亦聞天上諸天之香——波利質多羅、拘鞞陀羅樹香,及曼陀羅華香、摩訶曼陀羅華香、曼殊沙華香、摩訶曼殊沙華香、栴檀、沉水、種種末香,諸雜華香,如是等天香和合所出之香,無不聞知。又聞諸天身香——釋提桓因在勝殿上,五欲娛樂嬉戲時香;若在妙法堂上為忉利諸天說法時香,若于諸園游戲時香;及余天等男女身香,皆悉遙聞。如是輾轉乃至梵世,上至有頂諸天身香,亦皆聞之,并聞諸天所燒之香。及聲聞香、辟支佛香、菩薩香、諸佛身香,亦皆遙聞,知其所在。雖聞此香,然于鼻根不壞不錯,若欲分別為他人說,憶念不謬?!?br>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是人鼻清凈,于此世界中,若香若臭物,種種悉聞知。
須曼那阇提,多摩羅栴檀,沈水及桂香,種種華果香,
及知眾生香,男子女人香,說法者遠住,聞香知所在。
大勢轉輪王,小轉輪及子,群臣諸宮人,聞香知所在。
身所著珍寶,及地中寶藏,轉輪王寶女,聞香知所在。
諸人嚴身具,衣服及瓔珞,種種所涂香,聞香知其身。
諸天若行坐,游戲及神變,持是法華者,聞香悉能知。
諸樹華果實,及酥油香氣,持經者住此,悉知其所在。
諸山深崄處,栴檀樹花敷,眾生在中者,聞香皆能知。
鐵圍山大海,地中諸眾生,持經者聞香,悉知其所在。
阿修羅男女,及其諸眷屬,斗諍游戲時,聞香皆能知。
曠野險隘處,獅子象虎狼,野牛水牛等,聞香知所在。
若有懷妊者,未辨其男女,無根及非人,聞香悉能知。
以聞香力故,知其初懷妊,成就不成就,安樂產福子。
以聞香力故,知男女所念,染欲癡恚心,亦知修善者。
地中眾伏藏,金銀諸珍寶,銅器之所盛,聞香悉能知。
種種諸瓔珞,無能識其價,聞香知貴賤,出處及所在。
天上諸華等,曼陀曼殊沙,波利質多樹,聞香悉能知。
天上諸宮殿,上中下差別,眾寶花莊嚴,聞香悉能知。
天園林勝殿,諸觀妙法堂,在中而娛樂,聞香悉能知。
諸天若聽法,或受五欲時,來往行坐臥,聞香悉能知。
天女所著衣,好華香莊嚴,周旋游戲時,聞香悉能知。
如是輾轉上,乃至于梵世,入禪出禪者,聞香悉能知。
光音遍凈天,乃至于有頂,初生及退沒,聞香悉能知。
諸比丘眾等,于法常精進,若坐若經行,及讀誦經法,
或在林樹下,專精而坐禪,持經者聞香,悉知其所在。
菩薩志堅固,坐禪若讀誦,或為人說法,聞香悉能知。
在在方世尊,一切所恭敬,愍眾而說法,聞香悉能知。
眾生在佛前,聞經皆歡喜,如法而修行,聞香悉能知。
雖未得菩薩,無漏法生鼻,而是持經者,先得此鼻相?!?br>
【譯文】
“再次,常精進菩薩,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經,不論是閱讀還是背誦,不論是解說還是抄寫,皆能成就八百種鼻功德。憑借這種清凈的鼻根,就可以嗅到三千大千世界上下內外的各種香氣,如:悅意花香、金錢花香、茉莉花香、金色花香、重生花香、赤蓮花香、青蓮花香、白蓮花香、花樹香、果樹香、栴檀香、沉水香、藿香、根香以及千萬種合香,或者為末香,或者為丸香,或者為涂香。受持這部經典的法師,住在這里,完全能分別出這些香氣。這位法師還能分別嗅到各種眾生的香氣,如象香、馬香、牛香、羊香、男人香、女人香、童男香、童女香以及草木叢林的香氣。所有的這些香,不論其遠近,這位法師都能嗅到并能正確辨別,不會出錯。受持這部經典的法師,雖然住在這里,也能嗅到天上各種天神境界的香氣,如:圓生樹香、游戲樹香、小白花香、大白花香、小紅花香、大紅花香、栴檀香、沉水香、各種末香。各種雜花香。所有這些天界之香和合在一起,所放出的香氣,這位法師無不嗅知。同時,這位法師還能嗅到諸天神身上的香氣,如:天帝在勝殿享受五欲之樂和嬉戲時的香氣,在妙法堂上為忉利天中的所有天神說法時的香氣,在各個花園內游戲時的香氣,還有其他天神不管是男的,還是女的,他們身上散發的香氣,這位法師也都能嗅到。另外,他還能嗅到諸天神所燒的香,以及四種圣人即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身上的香氣。這些香氣雖然在很遙遠的地方,但這位法師都能嗅到,而且知道這些香氣的所在地。雖然嗅到這么多的香氣,但對鼻根卻沒有任何損壞,也不會發生任何錯亂。如果想為別人分別解說,他便會清楚無誤地回憶起這些香氣的情形?!?br>
這時,釋迦牟尼佛為了重申以上義理,便又以偈頌格式說道:“受持這部《法華經》的法師鼻根清凈,這個世界中的各種香氣、臭氣,他都能嗅到。須曼那花香、阇提花香、多摩羅香、栴檀香、沉水香、桂木香、各種花果香,還有各種眾生身上的香氣,無論其是男人或女人,這位說法者即使住在很遠的地方,他都能嗅到這些香氣,并知道各種香氣的所在。大國王、小國王及王子、群臣、宮人等,這位法師一嗅其香,便知道他們在何處。身上所戴的珍寶,地下的寶藏,轉輪圣王的女寶,這位法師一嗅其香,即知道其所在之處。人們用來裝飾身相的飾物以及衣服、瓔珞、各種涂香,經這法師一嗅,便知其是什么。各種天神不論行走、安坐,還是游戲、神變,這位法師通過聞香,皆能知曉。各種樹木、花果。以及酥油香氣,受持這部《法華經》的法師住在這里也完全知道其所在。在深山險峰處,栴檀樹開花,若有眾生來到這里,這位法師一嗅香氣,便完全知曉。鐵圍山和大海以及地上一切的眾生,經受持這部《法華經》的法師一嗅香氣,便完全知道他們的所在。阿修羅的男女及其所有眷屬,在爭斗發怒或消遣娛樂時,這位法師一嗅香氣,便能知曉他們的情形。在荒野或危險狹隘的關口,有獅子、大象、老虎、豺狼,或有野牛、水牛等。這位法師一嗅其香,便能分辨清楚。因為有嗅聞香氣的神力,所以便知道它們的所在。假設有女人懷了孕,尚未辨清所懷之胎是男是女,或者是鬼胎還是怪胎,經這法師一嗅其香便能知道,因為有嗅聞香氣的神力,他還知道孕婦是剛剛懷胎還是胎兒已經成就,或尚未成就,也知道孕婦是否能安全快樂地生下有福報的兒子。又因為有嗅聞香氣的神力,所以便知道世間男男女女們想的是什么,既知道誰有貪欲、愚癡、瞋恚等三毒之心,也知誰有一心向善、修持善行的心。大地之下埋藏的寶礦,不論是黃金白銀,還是其他珍寶,就是銅器里所裝的東西,這位法師一嗅其香,便能知曉。各種各樣的瓔珞,無人能識別其價值,這位法師一嗅其香氣,便知道它的貴賤、出產地和現在的位置。
天界的各種花,如小白花、小紅花以及圓生樹花等,這位法師一嗅其香氣,便完全知道。天上的各種宮殿分上、中、下三等,都用各種珍寶和各種奇花裝飾。這位法師一嗅其香氣,便能完全知曉。天上花園中的勝殿、亭臺和妙法堂,天人在其中娛樂。這位法師一嗅其香氣便完全知道它們的情形。各種天神聽聞佛法或享受五欲時,無論是來是去,是行是坐,是立是臥,這位法師一嗅其香便完全知道。天女所穿的衣服,用美麗的花和上好的香來裝飾。穿著這種漂亮而芬芳的衣服,天女們周旋嬉戲,快樂無比。這位法師一嗅其香氣,就完全知道她們游戲時的情形。由忉利天輾轉向上,直到梵世,在這里,不論是正在坐禪的天神,還是已經出了禪定的天神,這位法師一嗅他們的香氣,就完全知曉他們的情形。在光音天、遍凈天直至有頂天之中,無論是最初投生而來者,還是最后衰退將要轉生他處者,這位法師一嗅其香氣,便完全知曉。出家修行的比丘大眾,對于佛法總是精進修行,不論他們在坐著還是走著,不論在讀誦經典還是在樹下專精坐禪,受持《法華經》的法師一嗅香,便完全知道他們所在之處。菩薩的志愿非常堅強,不論他們在坐禪還是在讀誦經典,或者為他人說法,這位法師一嗅其香氣,便能完全知曉。十方世界中任何一方任何世界的如來佛,是一切眾生恭敬的世尊,他們憐憫眾生,故為眾生說法施教。這位法師一嗅其香氣,便完全知道何方何佛在演說何等佛法。眾生在佛的面前聽聞佛演說經典,從而皆大歡喜,如法修行。這位法師一嗅香氣,便能完全知曉這種情形。這位受持《法華經》的法師,雖然尚未得到菩薩清凈無漏法所生的鼻根,但由于受持了這部經典,所以便率先得到了這種清凈鼻相?!?br>
【鑒賞】
文中所說鼻根功德,能對一切世間的味道嗅取并識別,但是通過鼻根能分辨胎兒性別、甚至預言胎兒未來,是六根互用的證明,也是智慧的作用,遠遠超出了鼻根的功能,此皆依賴《法華經》的功德所得不可思議之境界,這樣的利益,的確對凡夫是極大的好處,具有無與倫比的魅力,所以這正是流通《法華經》所需的利誘和動力。
上一篇:法華經《第三節·意安樂行·釋止觀行》經文|注釋|譯文|賞析|評贊
下一篇:法華經《第三節·滅后五品·略明后四》經文|注釋|譯文|賞析|評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