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著作·韓詩外傳十
(漢)韓嬰撰韓嬰,西漢燕 (治今北京) 人。文帝時為博士,景帝時為常山王劉舜的太傅。今文“韓詩學”的開創(chuàng)者。所傳《詩》學,與 “齊詩”、“魯詩”有異,流行于燕趙地區(qū)。為人精悍,處事分明,曾與董仲舒辯論于漢武帝前,仲舒不能屈。《漢書·藝文志》有《韓故》三十六卷、《韓內傳》四卷、《韓外傳》六卷,《韓說》 四十一卷。歲久散佚。只有《韓故》二十二卷,《新唐書》尚有著錄,故劉安世稱嘗讀韓詩《雨無正》篇。然歐陽修已稱,當時只存外傳。由此可斷,北宋時,士大夫已有見有不見。范處義作《詩補傳》在紹興中,已不信劉安世得見韓詩,可見韓詩亡在北宋時。《隋書·經籍志》著錄韓詩外傳十卷,較漢志多四卷,是為后人所分。其書雜引古事古語,證以詩詞,與經義不相比附,故曰外傳。所采多與周秦諸子相出入,其間雖有疵言贅說,不符事實之詞,然書中引荀卿非十二子一篇,刪去子思、孟子二條,惟存十子,其去取特為有識。又趼系卵雛之喻,董仲舒取之為《繁露》。班固取之為白虎通。精理名言,往往而有。《韓詩外傳十卷》見《漢魏叢書·經籍》萬歷本、景萬歷本; 《廣漢魏叢書·經翼》萬歷本、嘉慶本;《秘書九種》;《格致叢書》;《快閣藏書》; 《四庫全書·經部詩類》; 《增訂漢魏叢書·經翼》乾隆本、紅杏山房本、三馀堂本,大通書局石印本等。又《新刻韓詩外傳十卷》見《古名儒毛詩解十六種》。又《詩外傳十卷》見《津逮秘書·第一集》汲古閣本、景汲古閣本;《四部叢刊·經部》初次印本、二次印本、縮印二次印本。又《韓詩外傳一卷》見《增定漢魏六朝別解·經部》。
上一篇:詩經研究著作·雅頌選譯
下一篇:詩經研究·兩漢:《詩經》經學的興起與興盛·韓詩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