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十年,(柳宗元)例移為柳州刺史。時,朗州司馬劉禹錫得播州刺史。制書下,宗元謂所親曰:“禹錫有母年高,今為郡蠻方,西南絕域,往復萬里,如何與母偕行?如母子異方,便為永訣: 吾于禹錫為執友,胡忍見其若是?”即草章奏,請以柳州授禹錫,自往播州。會裴度亦奏其事,禹錫終易連州。 ○《舊唐書·柳宗元傳》 事亦見《新唐書·柳宗元傳》、唐·韓愈《昌黎先生集·柳子厚墓志銘》、唐·趙璘《因話錄》卷一。
[述要] 元和十年,柳宗元按例移官,任柳州刺史;當時,朗州司馬劉禹錫改任播州刺史。制書下達后,柳對其親朋說:“禹錫母親年已老邁,所任播州,遠處西南絕域,往返有萬里之遙,如何能和母親一齊赴任?如果把母親留在中原,那么,母子一別,便成永訣。我是禹錫的至交,怎忍心見他處于困境!”他立即草表奏明皇上: 請朝廷授劉為柳州刺史,自己愿代劉至播州。其時,正好大臣裴度也奏請皇上慎重考慮。于是,劉得以改任連州刺史。
[事主檔案] 柳宗元(773—819) 唐文學家、哲學家。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運城西)人,世稱柳河東。貞元進士,授校書郎,調藍田尉,升監察御史里行。與劉禹錫等參加主張革新的王叔文集團,任禮部員外郎。失敗后貶為永州司馬。后遷柳州刺史,故又稱柳柳州。與韓愈倡導古文運動,并稱“韓柳”,同列“唐宋八大家”。散文峭拔矯健,說理透徹,結構謹嚴。又工詩,風格清峭,與韋應物并稱“韋柳”。在哲學上,有《天說》、《天對》等重要論著,提出天地、元氣、陰陽不能“賞功而罰禍”,否定了當時流行的因果報應思想。但崇信佛教,有儒、釋、道“三教調和”的主張。有《河東先生集》。
上一篇:《代為《飲酒犯夜賦》 潘恂 楊繼曾 洪亮吉》
下一篇:《以同病自負 王士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