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清代與近代部分· 琴志樓詩集》新詩鑒賞
詩別集,十九卷(其中缺二~四、七、十一、十四~十五等七卷),近人易順鼎撰。順鼎(1858~1920)字實甫,一作實父,又字中碩,自署懺綺庵,別號眉伽,晚署哭庵,湖南龍陽(今湖南漢壽縣)人。少有神童之譽,十五補諸生,二十歲中舉,禮部試屢不中,湖廣總督張之洞愛其才,羅致入幕,后奔走榮祿之門,被任命為廣西右江道道員,辛亥后投靠袁世凱。
易氏早懷報國之志,晚歲放蕩自恣,缺乏操守。其足跡半天下,詩多游歷之作。幾乎每到一地,即有一集。所謂“游名山巨川,探境界之幽深,攬風云之變幻,暨兩間事物之間情狀,以至世態之寒燠,民生之疾苦,一一發諸詩”(程清《序》)。另外還有大量的艷體詩,這是他尋花問柳、冶游放蕩生活的寫照。其詩集共七十二卷。(其細目見附錄)此集為已刻之集外所剩作品的選本,存詩五百八十四首,多記游和言志攄懷之作。從這些作品中可見作者玩世不恭、恣睢放蕩之外的另一面。如《宿邯鄲走筆作歌》:“我生既不能斗雞走狗鼻息干虹霓,又不能斬鮫射虎手刃屠鯨鮑。敝車羸馬饑驅凍走數千里,愚不自量乃欲解衣推食蘇窮黎。”詩中寫到自己的抱負和理想:“何不賜臣雕弓彤矢射天狼,慘綠嬌星墮空響。頻年刀兵水旱歌民勞,黃童白叟待澤方嗷嗷。何不遍栽召棠郇黍滿大地,使此丁男壬女各安耕織無征徭。更教時時和風甘雨降,遂令永永慘霧愁云消。蟣虱微生何足齒,更有私衷貢天咫,所愿堂上父母、天涯兄弟、庭前弟妹、室內妻子,百歲相依同不死。再請勿令忠臣烈士、孝子悌弟、義夫節婦恨九泉。三請普賜志士仁人、正士端人、名士美人壽一紀。”這是作者十九歲寫的詩,詩雖很幼稚,但可見作者少年時代英姿勃發和充滿美麗幻想的情景。
十九世紀末是充滿理想和幻想的時代,許多先進的、年輕的士人都把自己的理想和社會美好的未來結合起來,不僅具有改良社會理想的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如此,即使社會責任感不強,缺少政治目標的易順鼎在青年時代也曾有過強烈的追求。這類攄志言情的長歌還有《橫江詞》《采石太白樓放歌》《雪夜望江中風濤感而作歌》等。從中可見詩人不為格律所拘,光彩煥發的才情。
此集中的七律、七絕也較為突出,如《漫感》四首,《八臺詩》等。對偶亦多佳句,“搗完麝桂成灰土,燒盡鶯花作爨薪”;“地下女郎多艷鬼,江南天子半才人”;“桃花士女桃花扇,燕子兒孫燕子箋”;“衰柳綠連三姝女,冷楓紅替六朝花”。(皆見《金陵雜感》八首)這些對句不僅工穩,而且頗能抓住金陵人文史上有代表性的人和事,顯現金陵歷史。七絕也多寫得富于韻味,如:“小泊江南烏夜村,衾寒香燼與誰溫。夢魂不及春潮水,夜夜紅橋認舊痕。”(《由上海至蘇州絕句》十三首)
此集所收作品寫于癸酉至癸巳(1873~1893)之間,多為早年之作。易氏早年學溫庭筠、李商隱,其詩富于詞藻,注重色彩和典事。中年以后則學杜甫、韓愈,此集中學杜韓的作品不多。
此集為作者親自編選,印于庚申(1920),印完于作者死后。
附易順鼎所著各詩集名目:
1.眉心悔存稿
2.丁戊之間行稿
3.摩圍閣詩
4.出都詩錄
5.吳船詩錄
6.樊山沌水詩錄
7.吳船詩錄
8.蜀船詩錄
9.巴山詩錄
10.錦里詩錄
11.峨眉詩錄
12.青城詩錄
13.林屋詩錄
14.游梁詩錄
15.廬山詩錄
16.宣南集
17.嶺南集
18.湘社集
19.湘壇集
20.江壇集
21.靄園詩事
22.廬余集
23.廣州集
24.高州集
25.甬東集
26.四魂集
27.四魂外集
上一篇:《詩詞曲論·詩論·柳亭詩話》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清代與近代部分·南海先生詩集》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