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清代與近代部分· 定峰樂府》新詩鑒賞
詩別集,十卷,清沙張白撰。張白(1625~1691)原名一卿,字介人,號定峰,江蘇江陰人。崇禎十五年(1642)補郡學生。入清以布衣上書魏裔介相國,后兩次鄉試不中,遂閉戶讀書。沙氏與當時名流杜濬、龔鼎孳、汪琬等皆有交往。
此集均為沙氏樂府詩,作者重視詩歌的“獎正刺邪,諷諫規箴”的社會作用,認為詩歌應該成為“匹夫匹婦之心聲”。沙詩實踐了作者的理論,詩中多以百姓生活為題材,攄寫了人民的不滿與愿望。如《蠶婦嘆》《二月絲》《元麥行》《續繚綾行》等篇描寫了官稅的苛酷,不顧百姓死活。作者代百姓立言:“二月絲,五月谷,當時百姓何多福!已經仲夏閱新春,何妨剜卻心頭肉?兩年水旱膏腴蕪,今年預督來年租。可憐谷種猶在甲,可憐蠶子未能蛾。官絲官谷猶自可,長官死派愁殺我!錦衣玉食冠虎肥,累累溝壑良善尸,不知長官知不知?”(《二月絲》)作者筆下的百姓是帶有幾分反抗性的,他們敢指責長官為衣冠之豺虎,憤怒、切齒之聲如聞?!堵宄侵{》寫道:“洛陽城內多金穴,洛陽城外多餓殍。金聚一家不厭多,殍散四方不厭少?!痹谶@種情況下作者認為“一朝殍起裹黃巾,洛城金穴都成塵”也是順理成章的。其他如《大田嘆》《巢林燕》《青州霖雨嘆》《戰城南》《汲井歡》《采桑女》《牧羊見》《拆屋》《縛虎行》《城西女兒歌》《農?;凇贰镀碛暝~》《鑄錢引》等或寫天災人禍給百姓帶來的災難,或寫戰亂弊政給社會造成的百孔千瘡,皆極生動也十分沉痛,比較全面地反映了清初社會安定以后百姓生活真貌。
沙詩中還有一些描寫山川風物,各地風俗以及讀史詠物之作。如《讀史》十二首、《快戰詩詠以寡勝眾者》十三首、《詠古器物》三十首以及《燕都竹枝詞》四首、《燕都記行》十四首、《寶應竹枝詞》四首、《揚州竹枝詞》六首、《秦淮竹枝詞》六首、《金陵十二月并閏月歌》等。讀史諸篇多據史書敷衍成篇,不可取,其他篇章也多言之有物。沙詩學張籍、王建,篇幅短小,語言通俗,詩的結尾多用冷雋之筆。如《方塘》寫大旱兩年,只方塘有水,但塘內養官魚,民不敢取水,最后兩句為“禾枯稻死不敢懟,殺魚重等殺人罪”?!独m舂陵行》寫農民為替官軍飼馬家中變賣一空,最末三句是“大男死征戍,媳婦喜新寡。賣媳買粟飼官馬”,這樣的結尾突出了主題,增強了批判力量。
沙集初刻于康熙間,集前附有《諸公論樂府詩》,收有曹禾、錢陸燦、杜濬、王崇簡、朱嵋、魏裔介、施端教、汪琬、龔鼎孳、高珩、吳山濤、詹夔錫、洪昇、陳玉、曹延懿等十六家有關樂府詩的論述,集中收有曹禾批語。基
康熙本不多見,常見者有道光戊戌年(1838)江邑周莊后樂堂刊本,后有寫于嘉慶十八年(1813)鮑桂星的跋語。
上一篇:《歷代詩歌別集·清代與近代部分·西河合集》簡介介紹
下一篇:《詞曲總集·別集·曲·時尚南北雅調萬花小曲》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