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賣駱馬》
五年花下醉騎行,臨賣回頭嘶一聲。
項籍顧騅猶解嘆,樂天別駱豈無情。
【注釋】
(1)駱馬:詩人騎的馬,因其高大如駱駝,故名駱馬。
(2)五年:此馬供詩人出行有五年。
(3)項籍:秦末楚漢相爭的楚霸王項羽。騅(zhuī錐):項羽的坐騎馬名,俗稱“烏騅”馬。
【賞析心得】
唐文宗開成四年(839),白居易六十八歲,不幸得了風病。從此,他不能再騎馬出行,只好將這匹高大如駱駝的坐騎賣掉,這首小詩便是抒發賣馬時戀戀不舍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情。
回顧五年來,總是騎著這匹高大的駱馬相伴外出,或是觀賞百花、飽覽山川,或是聚會暢談、喝酒吟詩。所以,是名副其實的“花下醉騎行”。現在,作者不僅老了,而且得病后腿腳不便,不能再騎馬了,只好牽到牛馬市上將它賣掉。但是,人馬五年相伴出行,彼此之間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如今,主人將它出賣,它也是戀戀不舍的。出賣之時,馬不能用言語表達,只有“回頭嘶一聲”,向賣它的主人告別了。這“嘶”的一聲,真叫人心碎!比朋友告別時說聲“再見”還要使人難過得多。這一聲,表達了馬對主人戀戀不舍的感情,也含有微微的責備和深深的不解:主人平時對我這樣愛護有加,為什么現在還要將我賣掉呢?這一聲,也叫賣它的主人百感交集,有苦難言!想到秦末楚漢相爭時,楚霸王被劉邦漢軍圍困于垓下,他在四面楚歌,快要失敗時,慷慨悲歌,嘆唱“騅不逝兮將夸何”,那個時候,項羽與烏騅的分手是生死之別啊!聯想對比,白居易自問道:我對駱馬難道沒有霸王別騅時那樣的不舍之情嗎?言外之意,詩人似有難說之隱。這就是難于啟齒的“貧窮”二字啊!一生為官,兩袖清風,樂天賣馬,實逼無奈,就是這首小詩的弦外之音。
上一篇:賀鑄《茅塘馬上》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歐陽修《馬上默誦圣俞詩有感》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