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曲總集·別集·詞· 于湖居士文集》新詩鑒賞
詩詞文別集,四十卷,補遺一卷,南宋張孝祥撰。孝祥(1131~1169)字安國,號于湖居士,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狀元,授承事郎、簽書鎮(zhèn)東軍節(jié)度判官,因上疏為岳飛辯冤為秦檜所誣,下獄。檜死,官至中書舍人,直學士院、建康留守。支持張浚北伐。
張氏能詩文,以詞最佳,此集詞占四卷,補遺中也有一部分詞。張詞學蘇軾,善于運用氣勢豪邁、熱情洋溢的詞章攄寫其慷慨的愛國激情。列為詞集第一首的《六洲歌頭》寫于早年,時在抗金將領張浚幕中:“長淮望斷,關塞莽然平。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黯銷凝。追想當年事,殆天數(shù),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氈鄉(xiāng),落日牛羊下,區(qū)脫縱橫。看名王宵獵,騎水一川明。笳鼓悲鳴,遣人驚。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渺神京。干羽方懷遠,靜烽燧,且休兵。冠蓋使,紛馳騖,若為情?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上片主要描寫了中原一帶本是花柳繁華之地,而在異族統(tǒng)治下,生產和文化被摧殘、被蹂躪的情景。下片寫詞人胸懷斗志不能獲騁,從而批評了南宋朝廷的投降妥協(xié)的對金政策。全詞“淋漓痛快,筆飽墨酣”(《白雨齋詞話》),富于感染力量,竟使主帥張浚為之罷席。這類作品還有《水調歌頭》(和龐佑父)、《滿江紅》(于湖懷古)、《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木蘭花慢》(擁貔貅萬騎)等。
張詞中更多是即景抒懷之作,通過對山水園林美景的描繪以表現(xiàn)其蕭然物外的情懷。作者善于描寫秋天空闊景象。如“景蕭竦,楚江那更高秋?遠連天,茫茫都是,敗蘆枯蓼汀州”(《多麗》);“平生只說浯溪,斜陽喚我舡系。月華未吐,波光不動,新涼如水。長嘯一聲,山鳴谷應,棲禽驚起”(《水龍吟·過浯溪》);“一葉凌波,十里馭風,煙鬢云霧蕭蕭。認得蘭皋瓊佩,水館冰銷。秋霽明霞乍吐,曙涼宿靄初消”(《雨中花慢·長沙》);“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徹”(《念奴嬌·過洞庭》)。這些正如陳彥行所云:“讀之泠然灑然,真非煙火令人辭語。予雖不及識荊,然其瀟散出塵之姿,自然如神之筆,邁往凌云之氣,猶可以想見也。”(《于湖先生雅詞序》)
張詩亦能脫出當時江西詩派出所之外,而向蘇軾學習。
張集在宋代孝宗時即有刊本,現(xiàn)存有以寧宗嘉泰元年(1201)刻本為底本校以宋乾道本《于湖先生長短句》以及宋元明一些詞籍、叢刻中的《于湖詞》,由今人徐鵬整理校點。
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排印本。
上一篇:《歷代詩歌別集·魏晉南北朝部分·左太沖集》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清代與近代部分·王國維詩詞箋校》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