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總集· 三體唐詩選》新詩鑒賞
唐詩選集,六卷,南宋周弼編選。弼字伯弢,汶陽(山東省汶上縣)人。宋末江湖派詩人,著有《端平詩雋》。
此書名《三體唐詩選》是只選唐詩中的七絕、七律、五律三體,為當時初學作詩人提供作詩之法而編著,每體之中分若干格,并細致剖析各種“格”的寫法。如七絕分為七格,包括“突接”“虛接”“用事”“后對”“拗體”“側(仄)體”等。在解釋此格時說:“絕句之法,大抵以第三句為主,首尾率直而無婉曲者,此異時所以不及唐也……以實事寓意接,則轉換有力,若斷而續,外振起而內不失于平妥,前后相應,雖止四句,而涵蓄不盡之意焉。”七律分六格,曰“四實”“四虛”“前虛后實”“前實后虛”“結句”“詠物”。所謂“四實”,言“中四句皆景物而實。開元、大歷多此體,華麗典重間有雍容寬厚之態,此其妙也。然后入于虛,間以情思。故此體當為眾體之首,昧者為之,則堆積窒塞,寡于意味矣”。“四虛”“謂中四句皆情思而虛也。不以虛為虛,以實為虛,自首至尾,如行云流水,此其難也”。五律分為七格,有“四實”“四虛”“前實后虛”“前虛后實”“一意”“起句”“結句”。所謂“一意”為“時出度外,縱橫放肆,外如不整,中實應節”。這些“格”的準則不一,使人有不倫不類之感,但周氏通能夠“別裁規制,究切聲病,辯輕重于毫厘,較清濁于呼噏”之法不可謂不備矣(清高士奇《三體唐詩選輯注序》)。書中所選詩以中晚唐為主,詩多婉曲綿麗,而不流于輕佻靡弱,論詩法又很細膩,足以醫江湖派末流粗疏油滑之病。
這個選本在元明兩代十分流行,幾乎家弦戶誦,翻刻極多。至明代前、后“七子”提倡“詩必盛唐”之后,中晚唐詩沒有市場,才逐漸不被人所重。此書原刻已不可見,日本古代刻本,系翻刻元代至大二年(1309)刊本,三卷,前有裴庾季昌序、方回序,唐代十道圖,以及唐朝開基、混一藩鎮各圖。此本最近周弼原編之舊。后世注釋愈多,分卷愈繁,有六卷本、二十卷本等。由元釋圓正注本,清高士奇補注。有康熙高江村刊本。周弼原本,又名《砂磧唐詩》三卷,有明刊本。另有日本享保十八年(1718)平安書林刊本。此本在注釋上略有增益。
上一篇:《詩詞曲論·詩論·鈍吟雜錄》簡介介紹
下一篇:《詩詞曲論·詩論·徐而庵詩話》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