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論·詩論· 后山詩話》新詩鑒賞
詩論,一卷,北宋陳師道撰。師道見《后山詩注》。
此書多轉述蘇軾、黃庭堅論詩主張,代表了江西詩派詩學觀點、審美趣味。如主張學杜“學詩當以子美為師,有規(guī)矩,故可學。退之于詩,本無解處,以才高而好爾。淵明不為詩,寫其胸中之妙爾。學杜不成,不失為工。”并引黃庭堅語云:“杜之詩法出審言,句法出庾信,但過之爾。”強調(diào)詩法、句法,這是對初學詩者而言,學好了基本寫詩的方法,再進一步就是“不求工而工”。“黃詩韓文,有意故有工,左、杜則無工矣。然學者先黃后韓,不由黃韓而為左、杜,則失之拙易矣。”這是談學詩。
在審美趣味上,陳氏指出“寧拙毋巧,寧樸毋華,寧粗毋弱,寧僻毋俗,詩文皆然”。這種看法反映大多宋代文人的審美傾向。
此書兼論散文、駢文、詞,擴大了詩話的研究范圍,為詞話之發(fā)軔。書中最早提出“以文為詩”“以詩為詞”,強調(diào)詩文等各種文學體裁的規(guī)范性,認為混淆了詩文、詩詞體制區(qū)別的作法,不能產(chǎn)生良好的藝術效果。因此,陳氏引黃庭堅語:“詩文各有體,韓以文為詩,杜以詩為文,故不工爾。”他也說:“退之以文為詩,子瞻以詩為詞,如教坊雷大使之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這些論點對后世影響很大。
南宋陸游首先疑此書為偽作。曾言:“意者后山嘗有詩話而亡之,妄人竊其名為此書耳。”南宋末方回又指出其中有“唐人不學杜詩,惟唐彥謙與今黃亞夫庶,謝師厚景初學之”之語,黃庶為庭堅之父,早陳氏幾十年,不得稱“今”。“四庫”館臣在《四庫總目提要》中指出“雷大使”(雷萬慶)乃宣和中善舞者,隸教坊,后山卒于建中靖國,安得預知。并言書中“于蘇軾、黃庭堅、秦觀俱有不滿之詞”。其實此三個理由皆不能成立。所謂的黃庶為“今”乃針對前朝唐而言,雷萬慶在宋徽宗初年即已享大名。
另外陳氏文中也有批評黃氏之語。陳氏詩話為其門人魏衍所編,衍記“《詩話》《談叢》各自為集”。胡仔《苕溪漁隱叢話》亦多引用,故知《詩話》自北宋即有流傳,認為此書為偽作,證據(jù)不足。
有中華書局1980年排印《歷代詩話》本。
上一篇:《詩詞曲論·詞論·古今詞話》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總集·楚辭集注》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