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曲總集·別集·詞· 履齋詩余》新詩鑒賞
詞別集,一卷,南宋吳潛撰。潛(1196~1262)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嘉定十年(1217)狀元。淳祐十一年(1251)、開慶元年(1259)兩度入相,因上書論丁大全誤國,被貶死循州。
吳氏身處高位,目見朝政腐敗,外患日烈,權奸當道,而不能實現其拯國濟世之抱負,其憤懣、抑郁之情懷,感事傷時之深痛往往藉詞一吐為快:“日薄寒空,正澤國、一汀霜葉。過萬里、西風塞雁,數聲哀咽。耿耿有懷天可訊,悠悠此恨誰能說?倚欄桿,老淚落關山,平蕪隔。提短劍,腰長鋏。昔往志,今華發。有江湖征棹,水云深闊。要斬鼪鼯埋九地,可憐鳥兔馳雙轍。羨渠儂、健筆掃磨崖,文章別。”(《滿江紅》)“報國無門空自怨,濟時有策從誰吐?”(《滿江紅·送李御帶珙》)“秋漸緊,添離索。天正遠,傷漂泊。嘆十年心事,休休莫莫。歲月無多人易好,乾坤雖大愁難著。向黃昏、斷送客魂銷,城頭角。”(《滿江紅·豫章滕王閣》)進入到統治集團權力中心的人尚有這些感受,那些胸懷忠義的布衣韋帶之士其遭際感受則可以想見。
詞人不僅有志不能獲騁,而且時時受到宵小的攻訐,因此,他厭倦了官場,在許多詞中表達了對歸隱的向往。《望江南》十四首描寫家園四時風物的美麗和田園生活的安穩,用以襯托官場的黑暗和仕途的險惡。他覺得個人力量是有限的,“身外事,不用強探拈。自古幾番成與敗,從來百種丑與妍。細算不由賢”(《望江南》),力圖報國的人們都被弄得心灰意冷,南宋朝廷還有什么希望?吳氏被貶死十幾年后,宋亦滅亡了。
吳詞風格豪放明快,長調近于辛棄疾,但缺少辛詞的剛健之氣,有時在慷慨激昂之作中流露出無可奈何的悲哀。吳氏長調還缺少變化,在結構上顯得單調。吳詞中小令則有不少婉麗之作,大多近于朱敦儒。
吳氏存詞二百五十余首,缺少完篇,粗率者多。
吳集現存最早為吳訥《百家詞》本,不分卷,明末梅鼎祚輯吳氏詩、詞、文集四卷,詞作一卷。朱孝臧綜合各本,編為五卷,詞二百五十余首,附校記。今人唐圭璋編入《全宋詞》,《四庫總目提要》指出是偽作的《滿江紅·和呂居仁侍郎東里先生韻》也在其中。
有中華書局1980年排印本。
上一篇:《詞曲總集·別集·詞·姜白石詞編年箋校》簡介介紹
下一篇:《詩詞曲論·詩論·漢詩總說》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