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明代部分· 茗齋集》新詩鑒賞
詩文別集,二十三卷,詩二十卷。明彭孫貽撰。孫貽(1615~1673)字仲謀,一字羿仁,浙江海鹽人。明崇禎間選為貢生,與同邑吳蕃昌創(chuàng)瞻社,甲申之變,清兵南下,其父守贛州壯烈殉國,孫貽曾歷艱險往江西尋父遺骸,此后素衣蔬食,不交人事者二十余年。
彭氏存詩極多,幾近萬首,其詩比較全面地反映了明清易代之際人們所遭受的種種苦難,詩中控訴了清入侵者的野蠻,并抒發(fā)了作者極其深沉的亡國之痛。如《廣陵即事》《愍亂詩》《避地村居》等。其《青州客》中寫道:“為言前歲滿兵入,歷山城高高比天。寇來掘壕壕身堅,城門門開兵不戰(zhàn)。血山紅草無人煙,滿兵殘忍喜刀劍。嬰兒貫槊旗懸?guī)p,宮人流泣血紅綿。”明亡后彭氏日漸狂放,“有時獨(dú)立書空,或中夜起坐,悲歌痛哭”。這種個性在其詩中也有表現(xiàn):“黃金臺成凡馬至,驊騮耳俱逡巡。凌云詞客新得意,驕嘶高馬胡由馴?彭郎掉頭仰天笑,翻身歸釣西山鱗。”對于封建時代所艷稱的招賢選能、禮賢下士,也采取否定態(tài)度,并認(rèn)為這種“招賢選能”,在專制統(tǒng)治者操作下,其實(shí)現(xiàn)的必然是反淘汰制;招來的只能是“凡馬”,把賢能排斥在外。這種意見在過去是不多見的。錄
彭詩樂府學(xué)魏晉六朝,特別是短小的《江南可采蓮》《青溪小姑曲》清新生動,頗有情致;七言歌行受到初唐和李賀的影響,如王漁洋所云:“宏深奧衍,窮變極奇。”近體惟七絕較為蘊(yùn)藉,律體較平庸。
彭集在作者生前僅刊行過《百花詩》(三百七十九首)和《茗齋集》第一卷(一百六十五首,為明天啟丁卯到崇禎丁丑的作品),其他均未刊行。此集為稿本與抄本的牉合本,按年編次。
有商務(wù)印書館所編《四部叢刊》本。
上一篇:《歷代詩歌別集·宋代部分·清苑齋集》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總集·唐五十家詩集》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