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宋代部分· 朱文公文集》新詩鑒賞
詩文別集,一百卷,詩十卷,南宋朱熹撰。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別稱紫陽,婺源(江西省婺源縣)人,僑居建州(福建省建甌縣)。紹興十八年(1148)進士,歷官知南康軍、秘閣修撰、寶文閣待制。一生講學不倦,為宋代理學集大成者。錢鍾書稱朱熹是“道學家中的詩人”,因為在“他的詩集里,‘講義語錄’的比例還不大,肯容許些‘閑言語’,他就算得道學家中間的大詩人”(《宋詩選注》)。
朱熹詩中多以日常生活為題材,并善于從平凡題材描寫中表現出理趣(這說明詩歌創作中,理性思維不是毫無正面意義的)。如《偶題》“門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終日面崔嵬。只看云斷成飛雨,不道云從底處來。”“劈開蒼峽吼奔雷,萬斛飛泉涌出來。斷梗枯槎無泊處,一川寒碧自縈回。”從自然景色描繪中作者引導讀者探求世界的底蘊,仿佛在有形世界之外還有許多等待我們認識的東西,其中也包含著人生的哲理。也有一些作品作者仿佛已經悟到哲理,寫詩只是要通過生動的自然形象來表現。如《觀書有感》二首:“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昨夜江邊春水生,蒙衡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這是用美麗的景象說明知識給人以啟迪和力量。
朱詩中還有大量題詠作品,如《東堂九詠》《武夷精舍》十首《次秀野閑居十五詠》等等,這些往往用以展現宋代文人士大夫對于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朱集中還有更大量的“講義語錄”式的作品,很少詩味。
朱詩風格恬淡自然,語言通俗淺顯,讀起來毫不費力,而又余味無窮,對后代道學詩影響很大。
《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朱熹集就有一百卷,續集、別集均為南宋度宗之后由其子弟所編。有商務印書館民國間影印明閩中官本。收入《四部叢刊》。
上一篇:《歷代詩歌別集·唐五代部分·孟東野詩集》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唐五代部分·王建詩集》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