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論·詩論· 詩人主客圖》新詩鑒賞
詩論,一卷,唐張為撰。為(生卒年不詳)江西宜春人。進士及第,與周樸(周死于黃巢之亂)齊名,又與貫休、方干等為詩友,一度游閩中泉州,晚年入釣臺山訪道(見《唐才子傳校箋》中華書局出版)。
書中把詩人分為六派,并定為某為“主”,某為“入室”“升堂”“及門”等。如其序所云:“若主人門下處其客者,以法度一則也。”但其所并列派別并非按一個標準劃分。如“廣大教化”是從詩歌教化作用著眼,與從風格上著眼的“高古奧逸”“清奇雅正”等不應并列,因為“廣大教化主”既可以“高古奧逸”,也可以“清奇雅正”。
另外“主客”之間,“入室”“升堂”“及門”之間編排也多不適當。如“廣大教化”一類,“上入室”者為楊乘,而白居易好友、與白居易共同致力于新樂府創作的元稹僅在“入室”之列。
又如“高古奧逸”以孟云卿為主,韋應物為“上入室”;“瓌奇美麗”以武元衡為主,劉禹錫為“上入室”等,作為“入室”者的韋、劉比兩位“主”在詩歌創作上成就更大些。在主客之后所列舉詩句也多缺少代表性。
此書意義在于它是詩歌創作中派別意識產生的一個標志。清李調元言“宋人詩派之說實本于此”是正確的,而言“求之前代,亦如梁參軍鐘嶸分古今作者為三品,名曰《詩品》”(見《詩人主客圖序》)則不妥,鐘嶸《詩品》意在區別成就高低,而此書則意在區分詩風差異,這種觀念是前代所沒有的。它和中唐以來風格不同、詩人詩派紛呈異采有關,也受到了佛門派別林立的影響。
此篇在計有功《唐詩紀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中皆有記載。
此篇常見者有中華書局1983年排印《歷代詩話續編》本。
上一篇:《歷代詩歌別集·金元部分·山村遺稿》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魏晉南北朝部分·靖節先生集》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