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試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我國新文學革命初期第一部白話詩集。作者胡適(1891~1962),初名嗣糜,學名洪骍,字適之,安徽績溪人?,F代詩人、文學史家,五四新文學革命的倡導者。
1917年2月,胡適在《新青年》發表《文學改良芻議》。這篇文章提出,白話文學應為“中國文學之正宗”,對舊文學從內容到形式全面發難,被認為是新文學革命的第一個宣言書。他在《嘗試集》初版《自序》中說:“我們認定文字是文學的基礎,故文學革命的第一步就是文字問題的解決。”基于這種認識,胡適決心以自己的創作實踐,來為白話新文學拓荒開路?!秶L試集》就是他對白話詩所作的廣泛而大膽的嘗試。他取陸游“嘗試成功自古無”的詩句,反其意而用之,以為“天下決沒有不嘗試而能成功的事,也沒有不用嘗試就可預料成敗的事”,“故用‘嘗試’兩字做我的白話詩集的名字”(《嘗試篇·自序》)。胡適創造白話詩之初,幾乎是單槍匹馬,甚至還受到一些友人的駁難和譏笑?!秶L試集》中的第一篇《蝴蝶》(1916年8月13日作)描寫了自己的真實心境:“兩個黃蝴蝶,雙雙飛上天。不知為什么,一個忽飛還。剩下那一個,孤單怪可憐;也無心上天,天上太孤單?!蹦切皣馀伞蔽娜吮阋浴包S蝴蝶”指代胡適以表輕蔑,然而胡適無所畏懼,堅持不懈地“嘗試”,寫出了無論是思想內容還是藝術形式都可以稱得上夠標準的自由體白話新詩,如《老鴉》:“我大清早起,站在人家屋角上啞啞的啼。人家討嫌我,說我不吉利:——我不愿呢呢喃喃討人家的歡喜!”(第一節)塑造了一個獨立不移、不茍且、不阿諛的個性形象,反映了五四時代那種肯定自我存在、反叛傳統觀念的新精神。又如《一顆遭劫的星》(1919年12月17日作):“熱極了!更沒有一點風!那又輕又細的馬纓花須/動也不動一動!”(第一節)借氣候的描寫,反映了北洋軍閥統治的黑暗。又如《雙十節的鬼歌》語含諷刺,更具強烈的戰斗性。胡適的新詩,日益得到有識之士的贊和,到1918、1919年,嘗試新詩的人逐漸多起來,沈尹默、劉半農、魯迅、周作人、傅斯年、康白清、俞平伯等也紛紛寫作新詩,胡適的努力終于贏得了知音,喚來了詩壇、文學界的新氣象,郭沫若的《女神》(1921)、聞一多的《紅燭》(1923)也相繼問世,新詩創作蔚然大觀。
《嘗試集》中的部分新詩,首先在《新青年》上陸續發表,加上胡適其他白話翻譯作品,它們成為《新青年》上最早的白話文學作品。此后,魯迅的《狂人日記》等優秀白話文作品震動文壇,白話文的聲勢和影響越來越大,至1920年,北洋軍閥政府教育部不得不承認“白話文”為國語,通令國民學校采用。借助白話文,五四新思想、新道德迅速傳向社會各個階層、各個地方,特別是青年學生受到普遍的宣傳教育和思想啟蒙,從而推動了五四新文化運動深入廣泛地開展起來。
《嘗試集》1920年3月初版,上海亞東圖書館印行,同年9月即再版。1922年10月刊行了經作者增刪的增訂4版,其后便以此版行世。198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依增訂4版重排出版,為便于讀者、研究者參考,另將該版刪去的初版和再版中的序及詩作全部附于書后,成為《嘗試集》最完備的本子。
上一篇:《宛委別藏》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山堂肆考》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