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總集· 山帶閣注楚辭》新詩鑒賞
《楚辭》注本,十卷,包括卷首,正文六卷,說一卷,清蔣驥撰。驥字涑塍,武進(江蘇省常州市)人。康熙時生員,困于場屋三十余年,畢其生之力研究楚辭。
蔣注比較細致,幾乎一字一句皆有注,不避難就易,特別是書中附有屈原行蹤地圖五張,清晰地顯現了屈原涉歷之先后,所據事實之年日,道里之遠近,用以證詩,則便于讀者理解。也可見注者對作品的編排、注釋都有切實的依據。
注者對于《楚辭》的藝術特點把握比較準,在很多地方明確反對朱熹注《楚辭》時套用注《詩經》時慣用的“賦”“比”“興”。注者認為,這樣“句櫛而字比之”“一句一字,必欲牽附懷王,以明諷諫”,就像北宋“李定、舒亶之徒,羅織詩文以傅爰書,而不顧期冤苦,不亦甚乎?”(李定、舒亶,皆北宋御史。他們把搜羅來的蘇軾詩文,肆意歪曲,羅織罪名把蘇軾投入御史臺獄,幾乎喪命,這就是有名的“烏臺詩案”)他認為《離騷》以及屈原的其他作品“賦、比、興錯雜而出,固未可以一律求也”。并指出屈賦的“寓意在若有若無之際”,其“文體結撰,在可知不可知之間”。對于王夫之、林云銘注釋中的穿鑿附會之處,也作了中肯的批評。
書中卷首列采摭書目四百余種,并錄《屈原列傳》《屈原外傳》和《楚世家》的節略,考證地圖。《余論》二卷,是論屈賦各篇主題、藝術特點和其他有關的諸問題。《說韻》一卷,記楚辭聲韻。
此書初成于康熙癸巳(1713),乾隆間編《四庫全書》收《楚辭》研究著作六部,此即其一。常見的有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58年排印本。
上一篇:《詩詞曲論·詩論·唐子西文錄》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總集·屈原賦注》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