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人物·黃巢
唐末的造反英雄。曹州冤句(今山東荷澤縣西南)人,祖先數輩都販私鹽,黃巢繼承祖業,富有財產。鹽是生活必需品,利潤很高,因此成為國家專賣商品,在唐代后期,鹽利竟占朝廷歲入的一半。宮廷費用、諸軍餉需、百官俸祿等,都要靠鹽利來支付。自唐德宗起,朝廷規定各種苛法,派出大批官吏,查禁私鹽,凡賣私鹽一石以上,處以死刑,一斗以上,處以杖刑。黃巢家道殷實,不愁吃穿,原想走讀書做官的陽關道,但屢次參加進士考試,都名落孫山,于是重操祖業,干起販賣私鹽的勾當。販買私鹽的都是亡命之徒,而且往往組成 “黑社會” 一類的團伙,與官府周旋,甚至刀兵相見。黃巢為人豪爽,樂于濟人危困,既精于騎射,又粗涉書傳,在私鹽販中堪稱豪杰之輩。唐僖宗乾符二年 (874),王仙芝聚眾數千,在長垣 (今屬河南) 起義,次年,黃巢在家鄉率數千人起兵響應,很快發展到數萬人。王仙芝也是私鹽販,本無雄心壯志,不過是趁唐末亂世,借與官府作對,撈取一點往上爬的資本。王仙芝曾兩次想投降官軍,接受朝廷的委任,后來兵敗被官軍所殺,眾人便推黃巢為 “黃王”,號 “沖天大將軍”,改元 “王霸”,意思是求王不得,求霸也可。起義軍在南征北戰的運動戰中發展到數十萬人,于廣明元年 (880) 攻破唐朝首都長安,黃巢即皇帝位,國號 “大齊”,改元 “金統”。黃巢不愧為落第進士,他以唐僖宗改元 “廣明” 來論證 “天命所歸”: “唐帝知朕起義,改元 ‘廣明’,這就是天意。‘廣’ 字是‘唐’ 去丑口而安 ‘黃’,天意令黃在唐下,乃黃家日月也。” 這在相信符命的古代,是有相當說服力的。黃巢定鼎長安后,下令唐官三品以上停職,并大開殺戒,殺了一批皇族、宦官和大官。被殺的不一定都是罪有應得的貪官污吏,但被統治者要發泄對黑暗統治的積怨,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事實上,除了所謂 “禪代”,歷史上以暴力革命的形式實行的改朝換代,都是要流血的。關鍵問題在于,黃巢攻下長安后,急于過皇帝癮,沒有在軍事上繼續擴大戰果,從而使各地的唐軍得以重新集結,形成對長安的包圍。就在幾十萬義軍被困在長安時,義軍大將朱溫叛變降唐,同時,唐廷又請來沙陀部首領李克用親率精騎四萬,合攻長安。公元883年,黃巢被迫撤出長安,轉戰河南,次年退至泰山東南萊蕪縣的狼虎谷,被其部將殺害。朱溫降唐后,被任命為節度使,后晉封為梁王,逐漸控制了軍政大權。公元907年廢掉哀帝,代唐自立,做了后梁的開國皇帝,正應了 “成則為王敗為賊” 這句古語。
上一篇:政治學·人物·黃宗羲
下一篇:政治學·學說·黃老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