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學說·黃老學派
以道家哲學為基礎的政治學派。黃指黃帝,是華夏民族的始祖; 老指老聃,是道家學派開山的祖師。戰國諸子有一種風氣,就是喜歡拉古代的名人來壯自家的聲威,儒家尊堯、舜為圣人,道家就搬出黃帝來,將黃帝說成是自家的遠祖,故有“黃老” 之稱。不僅如此,道家還將自家的書假托黃帝之名,如《漢書·藝文志》上著錄的 《黃帝四經》、《黃帝銘》、《黃帝君臣》、《雜黃帝》、《力牧》等。戰國后期,老子的政治哲學已經產生廣泛的影響,如申不害、慎到、韓非等法家人物討論帝王之術,皆以黃、老為依據。隨著大一統政治的形成,學術上也由 “百家爭鳴”趨向綜合,如呂不韋召集門客所編纂的 《呂氏春秋》,就是綜合百家的嘗試。在齊國的稷下學宮,道家學者也兼采儒、墨之長,攝名、法之要,而自成體系,形成了黃老學派。黃老學派的基礎是道家哲學,其最高哲學范疇是老子發明的 “道”,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就是不干預主義。黃老之學在西漢初期非常盛行,帝王大臣多崇尚黃老,如高祖、呂后行政都務在簡約,蕭何、曹參相繼為相,也以 “清靜無為,與民休息” 為宗旨。據 《史記》載,大臣陸賈經常在漢高祖面前稱說 《詩》《書》,高祖罵道: “乃公居馬上而得天下,哪里靠什么《詩》《書》!”陸賈說: “居馬上得天下,難道也能在馬上治天下嗎?”然后歷數歷史上興敗存亡的教訓,提出 “逆取順守” 的理論,高祖便請他將這些道理寫下來。陸賈奉命所寫的 《新語》 就是綜合儒、道的黃老之學,其中 《無為》一篇,開宗明義就說: “道莫大于無為。” 高祖稱善。隨后的文帝以儉約節欲自持,是個謙遜克己的開明君主,曾親詣河上公學習 《老子章句》。他為政務在寬厚,推行無為政治,清心省事,輕刑緩獄,減省租賦,鼓勵農桑,對工商實行自由政策。文帝皇后竇氏是景帝的生母,據 《史記·儒林傳》,她特別喜歡 《老子》,儒生轅固卻不以為然,說: “此不過是家人言罷了。” 家人就是僮隸之屬,這當然是故意詆毀 《老子》,太后因此大怒,要轅固徒手去跟野豬搏斗。幸得景帝同情這位儒生直言無罪,從旁相助,給了他一支匕首,才使得他幸免于難。景帝繼位后,繼續推行 “清靜無為,與民休息” 的政策,創造了“政簡刑清”而天下穩定、經濟繁榮的奇跡,史稱 “文景之治”。司馬談曾經比較當時流行的陰陽、儒、墨、名、法、道德等六家,對黃老之學作了如下概述: “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在六家之中,司馬談最推崇的就是 “無為而無不為” 的黃老。這時,雄心勃勃、好大喜功的漢武帝已君臨天下,黃老之學正悄然退下國家政治的舞臺。
上一篇:政治學·人物·黃巢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唐五代部分·魚玄機詩集》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