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俗學·禮制·相見禮
王臣以及士庶人等之間相見的禮儀,在“五禮” 中屬賓禮。在春秋以前,“禮不下庶人”,在國家禮制中,只有士以上的貴族才規定有相見之禮。《儀禮》 中有 《士相見禮》 一篇,記載的就是先秦士大夫相見的禮儀,如見面禮規,士須用雉,下大夫須用雁,上大夫須用羔,連見面禮的包裝也有具體規定。又如士與大夫面談時,眼睛不能亂動,須“始視面,中視抱,卒視面”。這樣做的目的,據說是: 開始視面是察顏觀色,看是否可與言談;中間低頭看對方的胸部,容其思索; 最后視面,是看對方是否采納自己的意見。如果面對的是父親,視線就不能 “上于面,下于帶”,而可以 “游目”,以察看父親安否。后來,歷代王朝對官員上下級和平級相見都制訂了相應的禮節,如明朝 《品官相見禮》規定: “公侯駙馬相見,各行兩拜禮; 一品官見公侯駙馬,一品官居右,行兩拜禮,公侯駙馬居左答禮。二品見一品,亦如之。三品以下,仿此。” 又: “凡百官,以品秩高下分尊卑。品近者行禮東西對立 (因為南北是君臣之位),卑者西,高者東。其品越二三等者,卑者下,尊者上; 其越四等者,則卑者拜下,尊者坐受,有事則跪白。” 清朝規定得更詳細,有《內外王公相見禮》、《京官相見禮》、《直省文武官相見禮》等。朝廷對民間活動的禮儀也有規定,如明朝 《庶人相見禮》:“凡鄉黨序齒、民間士農工商人等平居相見,及歲時宴會謁拜之禮,幼者先施; 坐次之列,長者居上。”清朝《士庶相見禮》: “賓及門,從者通名,主人出迎大門外,揖入; 及門、及階,揖如初; 登堂各北面再拜,興 (平身),主賓互正坐; 即席,賓東主西; 飲茶,語畢,賓退,揖; 及階、及門,揖辭,主人皆答揖,送大門外。”這是平輩同級相見。如果賓主有老幼尊卑,相見禮就要表現出來,例如學生見老師: “初見,師未出,先入設席,正位侍堂下,師出召見,乃奉贄 (禮品) 入,奠贄于席,北面再拜,師立答揖;興(平身),謹問起居,命坐乃侍坐。有間,起而對; 辭出,三揖,不送。常見,侍坐,請業則起,請益則起,師有教,立聽,命坐乃坐; 師問更對,仍起而對,朝入暮出,均一揖。”這就是所謂的“執弟子禮”。
上一篇:史學·史部·目錄學
下一篇:哲學·范疇·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