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學·道教·宮觀
道宮與道觀的合稱,是道士修行、祀神以及舉行齋醮祈禳等宗教儀式的場所。宮最初的含義是房屋,秦朝以后才成為帝王所居房屋的專名; 觀則是指具有相當高度、可以登臨其上四處觀望的建筑,例如宮門前兩邊的望樓和可供游觀的臺榭等。漢武帝好神仙,在京城長安等地修建迎神祀神的祠宇樓臺,就稱為宮觀,于是宮觀始與神仙發生了關系。迎神的樓臺稱為觀,據說是因為神仙從天而降,為了表達對神仙的熱情和誠意,所以將其修建得非常高,以便登高遠迎;祀神的祠宇稱為宮,是因為漢朝帝王居住的房屋才叫宮,為了表達對神仙的恭敬和尊重,所以祀神的祠宇也升格為宮,以顯示其崇高的地位。道教最初并沒有專門的廟宇,張陵創立“五斗米道”時,以給人治病為名,讓病人在靜室中閉門思過,飲符水,同時由他為病人請禱。據說,凡是誠心信道的人,就可以痊愈。于是靜室也就成了道教最早的修行場所,許多道士在家中都設有靜室,開始并沒有固定的格局,后來的道經才作了統一規定,例如靜室必須獨處一隅,不與其它房屋相連,室中不能陳放雜物,只能放置香爐、香燈、香案和書刀四物。后來,為了統領信徒,五斗米道又設置了一些規模較大的靜室,一般稱為 “治”,以作為規模較大的宗教活動和處理教中事務的場所。治的建筑非常簡陋,不過是一些茅屋或瓦屋。南北朝時期,隨著道教影響的擴大,一些信奉道教的帝王與達官貴族爭相延請著名道士,并特地為他們修建居住修行的處所,始稱為觀。唐朝崇奉道教,所建道觀極多,據史書記載,當時全國修建有道觀一千六百八十七所。唐高宗還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既然皇帝居住的所在稱為宮,于是道觀也就仿照皇宮之名而升格為道宮了。從此,道教的廟宇就有了專名,一般而言,小的稱觀,大的稱宮。宮觀建筑的形勢與格局也日趨復雜,多為宮殿式的建筑群,主要有供奉神靈的殿堂、齋醮祈禳的壇臺、講經誦經的所在以及道士寢息的居室等等。宮觀內還有道教神仙的塑像和壁畫。盡管宮觀眾多,但在宋代以前,道教并不要求道士出家,長期以來沒有佛教那樣的信徒群居的 “叢林” 制度,直到宋金時期,王重陽創立全真道,才模仿佛教的形式,要求信徒出家,聚居宮觀修行,這樣一來,宮觀才成了道士聚居的“叢林”。始建于唐朝、歷代又加以擴建重修的北京西便門外的白云觀,就是全真道的第一叢林。
上一篇:宗教學·儒教·附:經學·孔穎達
下一篇:禮俗學·禮制·賓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