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學·儒教·祭禮
儒教祭祀鬼神的禮儀。又稱吉禮,吉訓為福,就是祭神祈福的意思。儒教是多神教,其祭祀的對象非常多,分為天神、地祇、人鬼三類。其名目也非常繁多,在古代,國家專門設有禮官,來掌管祭祀鬼神的典禮。古人對鬼神之祭非常重視,不但殺牲,也曾經殺人,目的就是媚神。《左傳》 有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的說法,以軍事和祭神為國家大事。春秋以后,殺人祭神的風俗漸漸絕跡,但祭禮在國家禮樂制度中仍然處于頭等重要的地位。儒家以禮為教,即以祭禮為五禮之首?!抖Y記·祭統(tǒng)》說: “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禮; 禮有五經,莫重于祭?!?百姓信仰鬼神,以祭祀鬼神的宗教禮儀為道德教化的基礎,就能使百姓誠惶誠恐,深信不疑??鬃与m然對宗教持懷疑態(tài)度,一則 “不語怪力亂神”,再則 “敬鬼神而遠之”,但他對祭神的宗教儀式卻非常重視,甚至說:“誰如果懂得了祭禮的意義,那他治理天下就會非常容易。”這意義就是 “神道設教”?!抖Y記·祭統(tǒng)》說: “祭禮有十種功能: 能見事鬼神之道,能見君臣之義,能見父子之倫,能見貴賤之等,能見親疏之殺,能見爵賞之施,能見夫婦之別,能見政事之均,能見長幼之序,能見上下之際。” 總而言之,通過祭神祈福的宗教儀式,能體現人倫關系的方方面面,讓百姓在無形之中被儒家道德潛移默化。儒家道德之所以能深入人心,成為華夏民族代代相傳的行為準則,就在于其道德教化以鬼神信仰為基礎,所以 《禮記·祭統(tǒng)》說: “祭者,教之本也。” 也就是說,儒教倫理是以宗教為其基礎的。
上一篇:禮俗學·禮制·祭品
下一篇:政治學·國家·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