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明代部分· 靜居集》新詩鑒賞
詩別集,四卷,明張羽撰。羽(1333~1385)字來儀,后以字行,更名附鳳,本潯陽(江西九江)人,僑寓吳興。元末為安定書院山長,再徙于吳(蘇州市)。明初征為太常寺丞,以事竄嶺表,未半召還,知不免于難,自投龍江而死。
張氏曾在張士誠幕中,素為明太祖所忌,太祖統治又極暴虐,故張詩中多流露出憂懼畏禍之心情和對平安閑適生活之向往。如甲寅紀行十首之一《金川門》,此為張奉旨往鳳陽祭皇陵時所作,詩最后寫道:“吾來犯清曉,天空霜露繁。列宿森在列,北斗峭可援。江光合海氣,溟涬神攸存。俯視不敢唾,中有蛟龍蟠。浮屠者誰子,高居凌風幡。不見渡口人,擾擾蜂蟻喧。媿彼超世士,去去將何言。”簡直是如履春冰,不出仕又不可能(蘇州姚潤、王謨被征不至,皆被殺,籍其家),所以他特別羨慕隱士:“為問只今江海上,如今無事幾個同。”(《唐叔良溪居》)明初才士多無好結局,對此作者在詩中多有表現。《題陳長司畫》描寫畫家陳惟允臨刑從容作畫情景,控訴了統治者對文學藝術的摧殘。這類作品還有《悼高啟》三首,表現了對詩人無辜被刑的痛悼。《槎史赴臺》中寫道:“平生五千卷,寧救此日艱。天網豈恢恢,康莊遍榛菅。所恃莫可滅,才名穹埌間。”揭露了統治者的殘暴。《懷友》詩二十三首表達了處于亂世朋輩乖離的苦悶。張氏兼善丹青,故集中許多題畫之作。
張詩古體較佳,五古質樸渾成,頗多古意,七古歌行筆意雄放,音節婉暢,七律多佳句警策。
張集最早為弘治四年(1491)吳郡張習刊本,編為六卷,分體編次,以后萬歷陳邦瞻刊本改為四卷,內容任意歸并,“四庫”據此本以入錄,錯誤很多。
常見者有《豫章叢書》本,為民國初年南昌胡思靜所刻,全名為《重刻張來儀靜居集》,后附胡氏校刊記一卷。
上一篇:《歷代詩歌別集·魏晉南北朝部分·靖節先生集》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總集·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