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學說·無為而治
道家提倡的帝王術。首倡于春秋時代的老子。老子有一個基本思想,就是宇宙萬物皆有其自然規律,即所謂“道”,順之則生,逆之則亡。于是他主張: “人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 (據高亨《老子正詁》) 質言之,就是讓人民順其自然,君主不要去多管閑事。他有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 “治大國若烹小鮮?!?如果廚師烹魚,經常翻來翻去,結果肯定是一鍋糟。他的結論就是: “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此處的“我”,乃帝王自謂。無為,就是不要干預人民的生活,任其自然,君主和臣民各得其所,天下太平無事,這就是 “無為而治”,結果則是 “無為而無不為”。這種主張與儒家大異其趣。按照儒家的主張,君主好比百姓的父母,必須以慈愛為懷,時刻想到子民的生活,想到提高子民的道德水平,老子卻說: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薄捌c狗”是祭神時用草做的狗,帝王應像天地一樣麻木不仁,視百姓如 “芻狗”,不要有什么憐憫愛惜之心。當然,這并非是說君主要以百姓為敵,而是請君主“清虛自守”,少管閑事。一句話,就是 “不干涉主義”。但是,中外帝王常常以人民的救星自命,甚至不惜以國家作為試驗場,折騰來折騰去,結果弄得民不聊生,國不安寧。美國19世紀思想家梭羅在其 《論公民的不服從》 中曾經提出類似主張: “最少管事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边@可以看作是老子 “無為而治” 的同道。
上一篇:文學·附:語言學·方言
下一篇:哲學·論著·明儒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