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學·佛教·心經
文字最少的佛經。全稱《般若波羅密心經》,總共二百六十字,是六百卷 《般若經》 的精華與核心,故稱 《心經》。唐三藏法師玄奘的譯文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唾,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揭帝揭帝,般羅揭帝,般羅僧揭帝,菩提僧莎訶。”其中心說的就是通過般若智慧,能照見一切皆空,于是就能像菩薩那樣 “究竟涅槃”,像三世佛那樣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無上正等正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簡稱 “色空”,成了中國古典文學中反復感慨的主題。在這里,“色”不是指男女情欲,而是指物質世界;“空”也不是空空如也,而是虛幻不實的意思。中國人常說的 “萬事皆空”、“人生如夢” 等,就是“色空” 的同義語。
上一篇:政治學·學說·德治
下一篇:倫理學·品格·忠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