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典籍·金史
135卷。元脫脫(生平事跡詳見“宋史”條)等撰。凡本紀19卷、志39卷、表4卷、列傳73卷,記載了上起收國元年(1115)阿骨打稱帝建立金朝,下至天興三年(1234)蒙古滅金的金朝120年歷史。元朝世祖時期曾議修遼、金、宋三史,因體例無法確定而未果。元順帝至正三年(1343)三月,詔修三史,以脫脫為都總裁官,分撰《金史》的是沙剌班、王理、伯顏、費著、趙時敏、商企翁等6人。次年十一月,《金史》修成。元人修《金史》依據(jù)的資料有金代實錄,包括完顏勖所撰《始祖以下十帝實錄》3卷,以及《太祖實錄》、《太宗實錄》、《熙宗實錄》、《海陵實錄》、《世宗實錄》、《章宗實錄》、《宣宗實錄》等。金朝各帝惟衛(wèi)紹王無實錄,現(xiàn)存材料是王鶚在中統(tǒng)三年(1262)搜集的。金人“制度典章,彬彬為盛,征文考獻,具有所資”。(《四庫全書總目》)因而《金史》本紀的取材是相當(dāng)豐富的。書中有關(guān)金末的事跡多依據(jù)劉邦的《歸潛志》和元好問的《王展雜編》。劉、元二人所見的都是親身見聞,且文筆又好,所以《金史》中的這段記載十分生動。
《金史》的修撰,經(jīng)營很久,與《宋書》、《遼書》倉促成書的情況不同。后代對《金史》的評價很高,如《四庫全書總目》稱贊《金史》“首尾完密,條例整齊,約而不疏,贍而不蕪,在三史之中,獨為最善。”《金史》敘事清楚,把主要的大事集中在一個人的紀、傳中詳述,對其他事和人,只是在其他紀、傳中從側(cè)面加以補充。在體例編排上,首作《世紀》一卷追敘阿骨打以前十代的事跡,便于讀者了解女真興起的歷史。本紀最后一卷,又作《世紀補》一卷,記敘金熙宗的父親宗峻、金世宗的父親宗堯、金章宗的父親允恭,這三人原為大臣,因他們的兒子當(dāng)了皇帝,不宜歸入列傳,所以特立《世紀補》以載之。此外還有《交聘表》,用表格形式記錄金與宋、西夏、高麗等國的和戰(zhàn),使臣來往之事,使讀者一目了然。
《金史》的不足處,在于有一些重要的事件和人物失載。如天會十年(1132),金朝扶持的偽齊遷都汴、天會十二年(1134),金、偽齊聯(lián)合伐宋等均沒有記載;金初輔佐阿骨打稱帝的渤海人楊樸也只字未提。書中記事重疊,史實訛誤,年序顛倒,人名地名混亂的現(xiàn)象也為數(shù)不少。清人施國祁撰有《金史詳校》十卷,校勘、考訂《金史》四千余條,很有參考價值。《金史》初刻于元至正年間,明代有南、北監(jiān)本,清代有武英殿本以及1935年商務(wù)印書館出版的百衲本《金史》等。1975年,中華書局出版了點校本《金史》,以百衲本為底本,參照它本,并充分吸取了前人的校勘成果,是目前最好的本子。
上一篇:書法楹聯(lián)·鄭燮
下一篇:體育·長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