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先哲、學術流派·康熙
清代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姓愛新覺羅,名玄燁。年號康熙,死后廟號為清圣祖。他是清世祖順治帝的第三子。順治十八年(1661),世祖病危,遺詔八歲皇子玄燁嗣位,由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鰲拜四大臣輔政。鰲拜恃功驕橫,視康熙如無物,儼然以太上皇自居,反對朝中任用漢臣等一系列封建化過程。康熙六年(1667)親政,欲除掉鰲拜。1670年,暗結內大臣索額圖等人智捕鰲拜,誅其余黨,奪回大權。隨后,康熙推行了一系列穩定政局、發展生產的政策。
在鞏固國家統一方面,平定了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藩的叛亂;接著派兵攻入臺灣,消滅鄭氏政權,并派兵駐守,管理臺灣;1688年,親征準噶爾部噶爾丹,平定了13年的叛亂,加強了西北邊疆的管理;在東北,兩次雅克薩之戰驅逐沙俄入侵黑龍江的侵略軍。派索額圖、佟國綱赴尼布楚同沙俄談判,指示黑龍江流域領土“皆我所屬之地,不可少棄于鄂羅斯”,終于簽訂《尼布楚條約》,劃定中俄東段邊界,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尊嚴。
在經濟建設方面,面對遭受戰爭嚴重破壞的社會生產,下令永停圈地,把明藩王所占田地歸原主耕種,同時準許壯丁“出旗為民”;獎勵墾荒,減免錢糧,整頓賦役制度,廢除匠籍,規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賦”。這些政策,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促進了社會生產的恢復和發展。他還非常重視興修水利,治理河患,六次親自視察黃河,任用靳輔、陳潢治理黃河。在鞏固中央集權方面,設立南書房掌票擬諭旨,加強了皇權。
在文化方面,他一生苦研儒學,提倡程朱理學,編纂《朱子全書》。1678年開“博學鴻儒科”,拉攏漢族知識分子;開《明史》館,下令撰修《明史》以繼華夏正統文化;組織人力編纂《全唐詩》、《佩文韻府》、《康熙字典》等書;對自然科學,如數學、水利、測量等均有涉獵??滴鯊娬{“懲貪獎廉”,嚴懲貪官污吏,獎勵清廉之士。在鞏固思想統一方面,屢興文字獄,殘酷鎮壓反清思想,枉殺了許多文學名士。六次南巡,耗費糜多,有害國計民生。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于行獵時突然病發,不久即逝。康熙的一生為加強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為發展封建經濟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上一篇:歷代先哲、學術流派·康有為
下一篇:傳統美德·廉潔奉公